书籍 灵之舞的封面

灵之舞

邓晓芒

出版时间

2016-10-31

ISBN

97875063914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生命缺乏意义,内心充满困惑。而《灵之舞》一书,就像一支灵动的舞蹈,带领我们穿越人生的各个阶段,探索自我、理解他人,最终实现内心的和谐与自由。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他长期致力于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与翻译,是首位从德文原文翻译康德著作的学者。邓晓芒的哲学与美学著作在当代学界和思想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推荐理由
《灵之舞》通过深入剖析生命的奥秘、自我意识的演变以及人格的表演过程,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真诚、虚伪、自欺、忏悔、羞愧、移情、拟人等主题,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感兴趣的读者
2. 希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的读者
3. 想要深入探索自我意识、人格成长和精神世界的读者
4. 寻求心灵成长、提升自我认知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总 序 张炯
新版序
以太的碎片
孩子与水仙花——作为表演的人生艺术——精神的譬喻:火——生命之谜:作为变的变——对解释学循环的人生体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内容有料,写作非常personal,暂时封存,买来再看,图书馆的借来看不能批注不过瘾。
我与邓公的基本假定有分歧,但往往通过不同的进路取得类似的理解。
有收获。
此类书读得越多,越明白自己对哲学一窍不通。
“人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不能消灭自己,而令自己成为他物。”因此,一切外在的和内在的喧嚣都平息下来了。
高中读《务虚笔记》很喜欢,上网搜书评,看到了邓晓芒的书评。那时候对哲学一窍不通,不知道他是谁,觉书评得写的挺玄奥还是个教授,就买了他的这本书来看看。算是最早接触非典型哲学性书籍。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说国民逃避开自己,对自己所深受的痛苦加以玩弄,品味和陶醉于其中的民族性格,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被动挨打造成的“半殖民地性格”
1. 角色是有限的,人生的演绎却是无限的。 2. 人格是角色,自我意识是演员,自由是表演艺术。
当然,要他能够承担得起否定自我的痛苦,必须有一个目标,即把他的“新我”作为完美的理想来追求,用新的理想取代旧的理想,这样他才可能坚定不移地在他的路途上跨进一步。但朦胧中,他也许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暗想这新的理想是否也是一种层次更高的幻想呢?是否我的一切追求,哪怕完全是自己选择的,最终都不能逃出命运的捉弄呢?当这种想法达到一定的强烈和明晰度时,人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而不能自拔。然而,把人从这种虚无主义中救拔出来的,仍然是自我意识的自欺结构。人类历史上,一切对人类精神生活有实质性贡献的人,都具有某种执着或片面性,即把他所追求的目标视为最终的绝对目标,这样他才能爆发出全部生命力来投身于这一理想的实现。而那种在自己已经看准的目标面前犹豫、退缩、因怕犯错误而裹足不前的人,也注定不能投入全部生命。这种人看起
第一次读邓晓芒先生的书。一个关于「表演性」的主题,牵引出了东西方哲学的大致梗概。很多地方写的精彩万分,也有一些地方读起来颇有困难。 邓先生书中对鲁迅有着深厚敬仰之情,所以他的书读来感觉并非只是单纯学术成果,书中透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某种英雄式主动承担之责任,那就是为中国思想在现代化中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这种事情我在想除了这些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外,还有谁能有能力承担,有决心承担? 书成与1988年,书里提到此后的二十年间为很多热爱哲学思想的年轻人所喜欢。我在想或许这种「喜欢」现在已经有所门槛,且已日渐高大。 书中有对文革种种思想根源的批判,带着强烈的愤恨情绪。这种时代特征,如今已经很难再看到。当政者存心掩埋,有心思考者也已寥寥。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