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第二性的封面

第二性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出版时间

2004-03-31

ISBN

9787506806985

评分

★★★★★
书籍介绍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颖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为我们熟知而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她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诋毁。

伟大的女人和伟大的男人一样崇高、神圣;险恶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样凶残、卑鄙。

第二性―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堕胎、卖淫和两性的平等。

当代妇女问题探寻 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译者前言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ior.1908-1986)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

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传》,第二卷)。

1943年,波伏娃的长篇小说《女宾》问世,从此,她一越而成为作家。

1945年,她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他人的血》出版,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她的作家才华得到公认,在短短的两年中,这部小说就再版了32次。

战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研究方面,1946-1949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立即轰动一时,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52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此后,该书被许多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妇女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我国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书名为《第二性-女人》。

由于这个版本是根据台湾译本印制的,书中除有些术语和内地不尽相同外(如把“无产者”译成“普罗大众”),有些哲学性的论述被删节,也有的地方被望文生义,给读者造成明显的误解。

后来不久,友谊出版公司也出了一个译本,名为《女人是什么》,这个译本的译文要比台湾译本准确和流畅多了,只可惜它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过《第二性》的全译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妇女研究画业在逢勃发展,广大女人工作者、妇女理论研究者以及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都希望能及早看到《第二性》的全译本。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女人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大可质疑;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元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了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的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作者还以司汤达和D・H・劳伦斯等五位作家为例,讨论了西方文学对妇女的态度。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序
第二卷 序
第一卷 事实与神话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花了两个星期终于看完了厚如词典的女性圣经。“在差异中求平等”以及“在平等中求差异”是历经几千年得来的女性地位大翻身。波伏娃对各个处境下的女性分析简直太犀利,决定以后结婚了再看一遍,orz
14岁时我读到了这本书,改变了我之后10年对待性别的看法。
“我希望终有一天这将变得可能:女人用一种强者而非弱者的态度去体验爱情。” —— 西蒙波娃
这本书我看得很快 作为女性自我审视 实在是很精辟 态度却不冷漠
前前后后大半年才读完,卷一和课本一样真心没法读.卷二是神作!读罢觉得波伏娃挺喜欢马克思的.另外我觉得这书不仅说女人,它能让所有人弃掉偏见和固执,做个正常的人,正常地享受生活和爱情,乐观开放.可是尝过了折磨自己的苦和甜怎么可能这么乐观呢?我想波伏娃做不到,是个血肉之軀都做不到
很出名,但我看着没啥特别的共鸣,比较无聊,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像天书…
此版本好过郑克鲁版本 。美中不足就是 如果可以简洁 地 论述会更好 。
读的蓝紫色封面的,都是同一个译者,应该也可以标吧……
更多从历史维度讨论了不同时期的女性以及女性所处的不同角色:女孩,女人,妓女,修女,已婚女人,孕妇等;30%略武断,张口就来,缺乏逻辑论证,保留意见;30%在当代看会觉得陈旧,或者说已成为了常识;30%可以当知识普及去了解。
别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