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蓝夹缬的封面

中国蓝夹缬

张琴

出版时间

2006-05-01

ISBN

9787507727340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夹缬曾是唐代流行的印染工艺,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所穿着的便是夹缬彩装,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也都有少量实物作为“国宝”珍藏。自明代以后,夹缬的工艺设计及制作样式渐不为世所知。上世纪末,夹缬尚存浙南山区的消息传世后,很快引来国际印染界的关注,2003年,日本专门开辟了一条“中国蓝之旅”文化旅游专线。

本书作者研究民间文化多年。自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作者遍访温州、丽水、台州及闽北宁德地区、闽南泉州地区的雕版艺人、染坊师傅及民间戏班老艺人等,对蓝夹缬的原料、印染、版刻设计等一整套流程作了前所未有的详尽记录,对蓝夹缬流行地区的民间文化圈作了社会及人文的历史分析,澄清了作为“四缬”之一的蓝夹缬由盛渐衰,及至湮没的历史之谜。

在掌握1000余片纹样的基础上,本书第一次提出蓝夹缬的概念,破解其纹样为清末至民国年间流行于当地的昆曲、乱弹戏文,分类归纳出其历史发展各阶段,且一一予以命名,填补了国内国际本领域的研究空白。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的最后遗存
第二节 留住手艺的反思
Box:苍南薛氏作坊现状片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本民俗类不错的书,除了5年的田野调查,资料翔实丰富外,也不乏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14幕潘金莲的蓝夹缬纹样(戏书、挑帘、裁衣、私合……)就这么大咧咧出现在新嫁娘的被褥上,出现洞房花烛夜的喜庆中;“夹被歌”中透露出的信息——婚嫁前夕,小姐妹们帮助新嫁娘,将蓝夹缬上每个纹样人物的嘴部都涂上胭脂,以求“红显”;泰顺人对蓝夹缬、蓝印花布的特殊称呼——蓝夹缬叫“宜山改”,蓝印花布叫“国民党被”(为什么,不知道),绸缎包被叫“太平洋被”(反正就是跟着上辈人叫的);蓝夹缬师傅习惯用手指点了染液尝,然后说“它病了”——要“吃药”了(加新靛);“它渴了”——要“喝酒”了(加酒糟催酵)……如是种种,不一而足。附在最后的那些方寸之间的质朴美丽的蓝夹缬,已经在机械工业的冲击下化为一声声叹息了,我们,也还能剩下什么
印染 老祖宗的东西 要发扬 看书的时候也想着能走遍走访这些地方多好
感觉写得一般,有时候直接跳过论证过程直接到结论,不太连贯。但(主要)作为被单,蓝夹缬还是挺漂亮的,就是图样有点密集。
什么是人文背景,什么是社会背景?那真是刚开头就煞了尾。。
着重看田野考察那部分
看得很迷。手艺的失传是资本主义的推搡,还是消费主义的摒弃。社会历史变迁,什么是被淘汰,什么是被浪费,什么是被埋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给出价值的标尺,我们就在情怀和回忆里各自短长。
那些花案太美了
不买,可借。20171010读完。国庆,上图。多抓鱼24,20190326。
非遗是实甸
多年田野调查的成果,为其中的辛苦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