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的封面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

[德] 卡尔·豪斯霍弗

出版时间

2019-12-31

ISBN

9787508098586

评分

★★★★★
书籍介绍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是豪斯霍弗前后二十年间研究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的成果,1924初版,1936年和1938年两次再版。本书副标题为“地理与历史之关系的研究”,视野涵盖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 全书中心主题是世界权力的中心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现在转向了太平洋地区,因为太平洋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同时坐拥全球70%的资源储备。作者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充分分析了近四百年来各太平洋大国的冲突和兴衰。日本的崛起、美国和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大英帝国在太平洋的战略支点,在地缘政治学的视野内显出了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眼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太平洋力量平衡的变化,《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在中国智识人眼中当有另外一番意义。

豪斯霍弗的父亲是经济地理学教授,与拉采尔是同事和知交,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讨论所关切的问题,豪斯霍弗从小跟着,听了满耳朵的政治地理知识。人文中学毕业后,豪斯霍弗自愿从军,在隶属巴伐利亚王国的野炮团服役近八年。26 岁进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不久调到总参谋部任职,几年后又同时任教巴伐利亚军事学院。

1914 年欧战爆发,豪斯霍弗随即返回野炮团任参谋长,一年后晋升野炮旅旅长,参加过西线的多次战役,据说从无败绩。1918 年底豪斯霍弗以少将军衔退役,时已年届 50,他却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并成为“地缘政治学之父”。

目录
中译本导言(刘小枫) 1
中译者前言 33
德文本第三版序(1938) 1
德文本第二版序(1927) 3
导言 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的实在说不上好,内容很棒。作者从理性选择视角分析天赋资源使得太平洋地区在西方介入后从内聚走向联邦式的地区主义,兼自决的决心在其中。作者认为这完全区别于大西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学。人口压力成为太平洋地区向外扩散的动力之一,文化传播的同化又使“联邦”成为可能,因而太平洋是个压力区也是机遇。在普遍的反抗殖民运动中,德国要用友好的面孔去支持从而获得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毕竟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些国家已经消失,地区国家的组合形式一定程度也影响地缘政治,这本书还是有些过时了的。不过这本书的重点也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大东亚共荣圈”是否是侵略目的的产物?作者认为并不是,这是泛地区主义的产物,类似于泛澳大利亚主义,背后都是泛太平洋主义。这可以寻求对当今“一带一路”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穿越世纪的思想,尚有余晖的预测,以及被误读多年的人
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将军最重要的著作。百年前预言世界权力的中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地区。此书甫一出版即译成日文和俄文,并成为东京和莫斯科的研究对象。豪斯霍弗对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分析依然影响着全球均衡,如今的中文版《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可以为我们预见未来的前景。看一个西方学者在他自己的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如果出于寻找民族生存空间的动机,来研究另外一个遥远的地球空间,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中国恰好就在他研究的这个空间内,因此,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自我理解。
面对西方我们必须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意志不能有哪怕一丝迟疑。否则,亡国灭种的就是我们。之于个人是一种耻辱,之于文明是一种悲哀。没人怜悯也没人同情,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据说,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巨人,不论是出于考古学的发现,还是文化习传的建构。存在巨人就去考证发现,发现不了的,依靠民族发明学也要建构出来。没有巨人的民族是遗憾的,而有过巨人却不珍惜是悲哀的。
像历史地理
詹姆斯·乔尔曾这样批判德国:梦寐以求地要成为世界强国并且想挑战世界霸权的野心所带来的麻烦在于这些目标太笼统模糊,并不清楚将如何和在哪里实现它们……二十年后豪氏在这个条件下讨论太平洋地缘政治学确实是辛苦了一点,也痛苦了一点...写得武德充沛,却没有一条是可操作的...批判了盎撒,却没有务实的方法论。战略上大胆,战术上空虚。
作者的预见性很强
太平洋的东西边缘非常不同。东太平洋洋岸平直,没有岛屿国家的阻拦,可以直通大洋;西太平洋曲折,多岛屿,对大陆构成双重岛链,遍布军事基地。目前人力还不能够改变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商业是繁荣的更有效的力量。德国在二战之后的发展证明这条路可行。西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复杂是挑战,也意味更多的机会。太平洋西岸也有地缘优势:本地区多人口大国,且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组成一个自由繁荣的区域共同市场,一个合作更密切的区域共同体。为此,有必要以和平与繁荣为目标,重新审视地缘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