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的履历书的封面

我的履历书

[日] 青木昌彦

出版时间

2009-10-01

ISBN

9787508616797

评分

★★★★★
书籍介绍

2007年11月,《日本经济新闻》的“我的履历书”专栏历时一个月连载了关于作者的回忆录,回顾了20世纪后半期日本、美国、中国的历史洪流以及自身的经济学探索之路,篇章精短,背景恢弘,读者反响热烈。本书的正文部分就是在此基础之上扩充而成的,另外,书中还附加了作者以前刊发的部分评论性文章和访谈等,组成了“书架看世界”栏目和附录,内容极为丰富生动。

目录
第一章 七项“知识创业”
书架看世界之一 语言的力量超越时空——评李比英雄《英文解读(万叶集)》
第二章 学生运动
附录一 《安保斗争》(抄录)
第三章 三位学长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本230+页的小册子,两天读完。作者自述了他从一个年轻时的激进学生运动领袖到纯粹数理经济学学者再到比较制度分析开创者的丰富人生经历同时也是学术经历。就像作者形容比较制度分析时说比较制度分析是模型和实践间不断往复形成的对制度和市场超越新古典的分析一样,作者的人生阅历也正是在美日,后来加上中国的来回往复中积累形成。人生的脉络和学术的脉络交织又叠加。塑造了作者独一无二的分析视角和学术成绩。文中不断出现的人物,有朋友还有亲人,学术同行以及合作者,都丰富多彩有血有肉。有意思的是,本书最后的一个访谈和一篇书评一起,揭示了作者深受布罗代尔启发的事情。本书结构有趣,加入好多作者的评论文章,妙趣横生。
圣诞假期读完的第一本书。我可有个大计划
这本书除了记载很多高端学术八卦外,至少还有两点贡献:1. 了解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2. 借鉴青木先生作为学人的数次创业活动:知识创业(比较制度分析)、担任学术结构负责人、创建斯坦佛大学日本中心等等
又是一本「新世界大门」。没想到的是战后的日本和中国那么像。青木先生的成长轨迹总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大概成功的人生总是相似的,相似在一次次做了对的选择。
很好。对事不对人,很有学者风度。然后看书的感想在第二天一干二净,真是遗憾。
浅尝辄止
既是生平回顾,又是学术思想的总结。从书里看见了几个一直崇敬的名字,除了青木昌彦,还有阿罗,赫维茨,科尔奈,鲍尔斯和金迪斯,格雷夫,格兰诺维特……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智识上的交流和共同的思想线索,看完了只能说在高端的圈子里彼此之间从来不是隔绝的。那确实是一个理论的群星璀璨的时代,新经济的蓬勃和旧冷战的终结刺激新的思考,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批判方兴未艾,逻辑实证主义的大潮尚未呼啸而来,成书之时的世纪之交大概正是新制度经济学最辉煌的时候?这门学科之后又怎样了呢~~~~……
可配合阿玛蒂亚森的传记一起看 “随着苏联阵营的解体,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的传统比较经济体制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世界经济并没有全部转换成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设想的那种运转顺利的市场经济模式。80年代,我本人曾对日美经济体制进行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政治、经济,这三者是否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呢?如何利用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来应对上述这些差异呢?我希望能够超越单纯的日美比较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且我知道,必须要与抱有类似想法的同事们共同切磋,以超越个人的局限性。从我个人的成长轨迹来讲,这也是我为解决自己70年代未能找出答案并一直搁置至今的社会科学综合问题而找到的一条出路。”
从新安保运动到求学赫维茨再到复归日本知识创业再到晚年与中国结缘,青木昌彦一生跌宕起伏,与唐牛健太郎、赫维茨、阿罗、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米尔格罗姆、罗尔斯、鲍尔斯、金迪斯、钱颖一、哈特、科尔奈、肖梦、Premier Zhu、德地立人、吴敬琏、福山、vice president Wang等各行各业名家皆有来往,七次越境博弈之中可以看见一个灿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