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的封面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陆铭

出版时间

2009-12-31

ISBN

9787508617473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什么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内容简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我们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环境,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我们再也不用排队领取粮票布票,我们的手里还攥着大把的美元。

但是,我们的经济并没有达到沾沾自喜的地步。无论是中国经济的大环境还是中国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环境依旧面临着众多挑战,中国经济的许多迷惑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答:

为什么中国的富人穷人都疯狂地存钱?

为什么中国人要把自己挣的钱送给美国人花?

为什么说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必然会聚集中国一半的人口?

为什么我们不必为中国城市的经济集聚而恐惧?

以上都是《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什么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要回答的问题。驶上快车道的中国经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相反,我们更应该时刻关注前面的路,因为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攸关未来走向的十字路口。

这是一本专注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民生经济的书籍,字里行间体现着中国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深入思考。作者以独到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潮起潮落的世界经济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用户评论
在图书馆偶然读到,断断续续读了一周的时间。十年前的经济类书籍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比十年后的今天书中提到的问题是否还存在。从美国国债持有率过高到后工业化时代的分析,再到规模经济转型成为知识经济,关于地区经济与财政转移这一块确实有些乌托邦,但理想真的很美好。劳动力市场是否真的走向了匮乏(十年前),中国式特有城市和景区,绝对平等带来的是无效率,而不平等不等于不公平。学区房与择校费相比更加扼杀了低收入家庭中的优秀孩子上好学校的可能性。民营企业传承问题在中国不仅仅是空降经理人制度就能解决的。企业与政府激励方式的不同,如果政府持续使用GDP增长这一模版考核地方官员,那么教育、环境、医疗这类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但有长远意义的建设将长时间被忽略。高福利型社会不等懒汉社会,人才资本积累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
发展的平衡在于促进劳动人口的自由流动并给予保障,而非政策性的对中西部的倾斜投资,这样可以保证那里的人均资源,而沿海地区的人均工资又不至于提的太高,进而那里建设用地的成本也不会增长过快。平衡的发展在于从集聚中走向平衡,与管仲治理齐国的思路一样,不患不均,而患蛋糕不够大。
很乌托邦??: 东部产业升级 中部承接制造业 与东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 ;不追求经济规模区域均等化 而是追求人均意义上的均等 通过城市集聚 发展都市圈 未来东部三大都市圈可容纳全中国过半人口 通过劳动力自由流动 跨区域配置土地 中西部人均资源占有量提升 通过市场实现区域均衡而不是通过行政来配置;提高公共服务 拉近地区间生活质量 大都市 小城镇 乡村 三者形成合适的劳动分工 自由选择合适的生活
这本陆老师多年前的书里,就分析了放开生育与计划生育这两个策略,对父母养老投资的不同回报。多看书还是有好处的。
👍陆老师的粉丝真有逻辑,完全不是那种会私信骂人的人
强烈推荐。看懂中国发展的来路与去路。
那真是搞的一塌糊涂
缺少图表看起来有点类,很多观点更多根据学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要考虑现实因素
陆老师在书中梳理了中国经济的来路和去处。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