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江户的味道的封面

江户的味道

[日]池波正太郎

出版时间

2018-02-28

ISBN

9787508625201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知名时代小说家、有“日本金庸”之称的池波正太郎的美食随笔。

★一年四季,江户的人们总有美味的当季食物。作者非凡的笔力下,日常的食材也显得美味可口,令人垂涎三尺。

★一部关于江户地区的回忆录,再现了昭和时代的江户的风貌人情。

★简单的食材,隽永的意味,珍惜每日一期一会的一餐一饮,即是池波正太郎的生活哲学。

【内容简介】

在法国留学时,池波时常回想起以前在浅草度过的时光,于是提笔写下关于江户饮食的回忆。

正月里,佛坛边要供上橘子。把脚伸进脚炉里,吃着外祖母做的橘子汁饭,令人感到说不出的幸福。

去弹长呗的老先生家看他吃蛤蜊肉白菜小火锅吃得津津有味,而自己过了五十岁之后方能体会此中趣味。

早春时美丽可爱、晶莹剔透的小小银鱼令食客在下嘴前连声说抱歉。

初秋的傍晚,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到家,家家户户都在胡同口烤秋刀鱼。

秋天的葡萄要从下往上一整串放在嘴里,同时把多颗葡萄吃完,籽和皮一起吐出来,这样才能吃出葡萄的味道。

……

池波正太郎笔下的食物并不是多么稀罕的山珍海味,而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食材,作者却在其中尝出了无限意趣。即使是每日最平淡无奇的一餐一饮,在作者笔下也成了最令人动容的一期一会。

这是一本味觉之书,更是由不同时节食物串联起来的属于江户的昭和时代的风物志。

时代变迁,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改换了昔日的样子,好在市井小民的举止和态度还保留着从前的人情风貌。

在巴黎旧中央市场的居酒屋,作者竟意外发现了从前的江户人生活的样子。书末的绝笔小说,即是作者对昭和时代所唱的挽歌。

【媒体评价】

池波正太郎的文章背后温柔地回荡着他作为一个生活家的醇厚风格与学识,给他的作品带来了祥瑞之气。 ——田边圣子(芥川奖、吉川英治奖、菊池宽奖得主)

我不知多少次从池波正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藉与鼓励,他教给了我生活在现世的愉悦。

——常盘新平(直木奖得主)

池波正太郎的作品中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情趣,对人心的深刻理解让人钦佩,总能从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秋山骏(文艺评论家)

游东京,购物之余,如果还想逛逛胡同,下下小馆子,发一点思古之幽情,那么读两个人的书应该是有益的,永井荷风和池波正太郎。

——李长声(旅日作家)

目录
第一部 味之岁时记
一月 橘子
二月 小火锅
三月 银鱼和文蛤
四月 鲷鱼和蛤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前半部分的味之岁时记好看,后面写法国的部分重复的地方太多了,而且现在日本这类的书怎么都喜欢加很多页的对谈啊日本真的是太喜欢对谈了!!
喜欢前半部分
法国酒馆bof有点感人。
什么嘛!
提前看了评价,只读了前半本,后面随手翻了下。看完感叹日本也有三分钱能买好多东西的时候啊(那是当然的吧…)
看完第一部,第二部一开始是谈话录,谈艺伎和妓女,挺讨厌的,臭味儿扑面而来。。。
(5.2)第一部按月份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份选出几样食物掺着作者的回忆和自身的经历讲述出来还有点怀旧味和看头 第二部囿于时代因素充斥着看不起女人和故步自封的恶臭爹味 说教意味明显有种沾沾自喜感 而且形式类似对话录那样是单纯的聊天记录 几个老头子吱吱呀呀的很无聊 第三部分讲的是作者在巴黎的往事中间经常和日本做对比牵出一些发生在东京的故事 虽然书名是江户味道但不是讲真正江户时期的美食的并且与其说是谈论食物不如说是作者的回忆录 讲述美食的部分第一部分比重最大 第二侧重谈寿司和鱼和第三部分可做游记看
昨日接新年,平淡无奇年复年,日日紧相连。个人特别喜欢第一部分的文字,读起来让人舒服
前半部分给五星。“在很多年以后,突然想起,也曾经把橘子榨汁来喝,但是孩提时代的那种热切期待和欣喜愉悦,却渐行渐远了。”看到这试图找出能代表我童年的食物是什么,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小时候放学回家,爸妈都没回来,饭还没做好,肚子却饿了,姥姥给我拌的鸡腿肉。又酸又辣又麻,装在银色小铁碗里,可以解释为什么身为广东人,却吃得完全不清淡,原来是从小培养的。那个特殊的味道在多年后闻到打翻的花椒粉时又一次提醒了我。于是发信息给姥姥,说想吃拌鸡腿肉,姥姥说“下次见面,我再给你做!最近挺好的吧?吃好点,我和爷爷挺想你的。”瞬间流下泪来。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