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访美记的封面

访美记

胡舒立

出版时间

2012-11-01

ISBN

9787508635118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美国报业全景式观察与记录

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

•本书写给那些想了解美国新闻报业的读者,提供全景而真实记录,让人身临其境。

•本书从报人、报纸、报业三个角度,对美国报业做了深入的观察,通过此书很容易对美国报纸运行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本书是被称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从中不难看出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来源。

内容简介:

《访美记》是胡舒立对美国新闻业深度考察的全记录。她的美国之行,是一次“强化”采访,四个多月几乎都是在汽车轮子上度过的。一行十名国际记者自驾两辆中型吉普车,从中西部出发,最后经底特律回到圣保罗,走了25个州,晤谈了400多人,话题无所不包,可谓地地道道的美国报业“面面观”了。这次访美,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开始启蒙,从此她开始在中国推介、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媒体界产生巨大影响。

《访美记》分为三部分。报人、报纸、报业。从这三个角度,作者对美国报业做了全景式观察和记叙。

目录
序 新闻专业主义启蒙,从《访美记》开始/展江// V
前言// XVII
一 报人
一对普通编辑夫妇的生活// 003
斯哥特和记者们// 01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二十年几前的书,现在看起来倒另有一番意思,但确实也觉得真没有再版的必要。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不知道现在这些报纸都怎么样了。
'在短短的 30 年内,在政治框架不变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新闻事业由宣传模式和“意见取向”转型为“信息取向” ,由正面倡导的“喜鹊”式新闻文化正在转变为问题意识取向的“啄木鸟”式(舒立语)的新闻批判性文化,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987年,胡舒立访美,用了半年了解美国各地的报纸。本书从报人、报纸、报社三个访美讲述新闻人的心态、操守、专业化特点。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很多地方都有了大变化,比如中国报纸现在也是很多版面了,评论的日常重要性也在提升,图片在报纸中的作用也在加大等等。但,若独立性的基础不存在,毛皮再好看也只是外表啊。
放在当时看是很厉害了,现在也可以有一些思考
对美国 80 年代繁荣的报业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国外一流媒体、媒体人的素质、标准。虽是侧写,但胡舒立用词精确,文字隽永,凝练,文章信息量大,每一篇文章都十分完整,体现了中国第一流媒体人的素质。可再读。
去读本书1991年第一版,内容更丰富。
越看越悲伤,再过些年……
个人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对于新闻专业主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放在今天这个时代新闻人更需要坚守那份勇气。
广见闻。 读的时候不禁想,美国这些繁荣辉煌的报纸,现在怎么样了?
这本书写于三十年前,放在那个时代,堪称中国传媒业的《海国图志》,真是开眼看世界。书中最让我意外的是成立于1982年的《今日美国》,他们要求记者写短报道,越短越好,重视新闻图片,舍得花大钱印制彩页,头版头条的选择标准是以读者的口味而不是新闻重要性为主。这家报纸的理念也太超前了,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年前美国其他大报和媒体人都对《今日美国》极为不屑,根本看不起他们。这就很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