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的封面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加]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时间

2014-06-01

ISBN

9787508636894

评分

★★★★★
书籍介绍
《逆转》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最新作品。 与他的经典著作《异类》关注成功人士的“隐性优势和非凡的机会”不同,他在新著《逆转》中,兴趣点终于转移到那些渴望胜利的弱者身上了。他主张,有些劣势可以成为优势,而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 在《逆转》中,他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掌握了“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历史书上的故事就可以被复制。” 格拉德威尔精心设置叙事语境,用崭新的眼光审视众多以弱胜强的故事,向弱势群体和不适应生活的人展示取胜的原因和方法,特别是在与强者的对决中。他再次展示了重新界定重要价值的勇气:“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以错误的方式讲述以弱胜强的故事。《逆转》就是为了把偏见纠正过来。” 放下你的旧有思维,带着惊奇开始读这本书吧,它将让你重新思考能力与弱点的真正内涵,你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以弱取胜,甚至超越强者。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被《快公司》杂志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异类》《引爆点》和《眨眼之间》都创造了书市神话。
目录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前言 歌利亚
第一部分 劣势中的优势(以及优势中的劣势)
第一章 维威克·拉纳迪夫
第二章 特里萨·德布里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5书17。感觉中文书名没译好,整得像本恶俗的成功学,其实不是。此前看过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这本虽不如那本,但也可看。俺以为优点或缺点,只是划分标准的问题,优点缺点都是特点,莫小看别人也莫小看自己。
整本书传达的一个信息是:你以为的弱势就是真正的弱势吗?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你以为的强势就是真的强势吗?其实都不是!事成是败都有各种原因造成,吾辈要做的是尽力促成,当成的那一刻,自有人为我们总结成事儿经验123,若不幸,败了,那也能收获许多附属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没有成王或败寇的,也就没有逆袭的说法了,因为都是获得,都是逆转,关键点在于角度和心灵
强弱不能靠拼参数,不同维度间的属性都有各自的优势。正常维度数值不行,就换个维度塑造数值,打差异化。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地方未必划算,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整本书例子丰富,观点不多,随手翻阅就好。
马尔科姆用几十万字阐述了什么叫“扬长避短”。他举出的诸多案例中,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律师博伊斯患有“阅读障碍症”,平均每20小时只能读6页书。于是他不死读书,只是找出美国最高法院对各种案件的关键结论(1-2页),然后请母亲念给他听,以此训练出“过耳不忘”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语音语调的细微变化中找出蛛丝马迹的洞察力,从而成为一代宗师,在反垄断案中把比尔·盖茨搞得灰头土脸,差一点拆分了微软帝国。这个故事堪称“扬长避短”的最佳注解。
实力占劣势一方采取自己擅长的非常规手段会大大提升对强者胜率,关键思维要变。弱队打强队可用全场紧逼,普通学校的尖子生会比常春藤的普通生做的很好,有缺陷的往往有其他优势,要善于发挥优势。后半本书有点莫名其妙
20220521得到听书(2016):1、优势、劣势相互转化,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会是有利条件;2、用非常规手段打败强大的敌人,不按套路出牌;3、优势一定会败给劣势,大公司大公司会败给小公司。
翻译后的文字有点不适应。可能口水文章看多了吧。
这骗钱的书吧,美国的书都是,一两句话结束的可以写一大本
很久之前看的了,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数据是二战后75%(也不80%)的战争都以小国获胜告终
故事讲的挺多,但没有一个戳中主题。到底弱者为什么会成功、强者为什么会失败没有深入挖掘,想拿一些少数的例子来论证这个观点并不充分,好比想拿几个坠机事故告诫大家不要坐飞机一样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