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这一代香港人的封面

我这一代香港人

陈冠中

出版时间

2013-04-30

ISBN

978750863872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陈冠中

这里是2000年后我在北京写的部份文章。

那时开始我跟国内文化、知识界的朋友连续而紧密的接触,随后若干年来我都在一面补课,追溯、辨识同代大陆读书人的知识宗谱,一面交流、思考他们当前的问题意识,因为我是带着同中有异的“前知识结构”进来的,难免有冲撞也有互补,需要不断对话。

1992年至1994年我在北京待了两年多,然后去了台北六年 -- 令我大开眼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加上之后在北京,这就成了我长达二十年在知识上的调整補充期,连我笔下的香港都不一样了。

之前大部份的时间我都在香港,借信息自由之便,寻觅到不少在当年香港都算是主流之外的异端思潮和小众趣味:文化上我跟同代的文青一样,在青春期受到英美摇滚民谣、反叛文化、台湾作家和欧陆电影影响;社会立场上我是支持解放、包容和替弱势争权的“进步主义”者;政治思想上则是从马克思主义和七十年代的欧美“新左”(我在1981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是關於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的文论),转到坚决反对专制的自由主义(哪怕只是罗尔斯、納斯鲍姆一类的正义自由主义、能力自由主义),向往社会民主,同时照样厌恶各种形态的帝国霸权;经济上接受“混合经济”,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转向“后凯恩斯”观点,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但是反对市场基本教义派。八十年代的香港还让我注意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研究、后殖民、大历史、地球村意识和世界主义的议题。来大陆之前,我认为不管怎么说,自己都该算是左翼的 -- 哪怕只算是中间偏左或自由主义左翼,一种犹豫的、对许多困惑都没有现成答案的但却清晰的反对暴政、讨厌谎言、拒绝残忍的左翼。

到大陆后发觉自己不能认同中国式的“新左派”。

虽然自由主义左翼听上去像是悖论,我觉得有时候也只能用“左翼自由主义者” 这个不理想的说法来识别自己。

这里并没有收集太多我的政论時評,但多篇文章涉及上文提到的关注点,都是2000年以后我在大陆期间,多少带着中国问题意识写的。

感谢徐晓的坚毅策动,张万文的编辑,中信的出版。

目录
序·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
I
我这一代香港人:成就与失误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写得十分中肯,答应了看完送人,都有点不舍得了- - - -
中信出的“思享家”一套书里,好多都太水了,看了扔掉即可,但是陈老这一本绝对可以好好留着。理解香港,这本书绝对大有帮助。
第一部分很不错,阐述主题;第二部分边缘化,但还有点意思;第三部分太杂乱,跟香港和香港人何关? PS:在香港读香港,很应景。 (33)
有趣的杂文,几年前就拜读过这本书的摘录,没想到会有机会读到全本。作者出生在上海,在家说的是宁波话,长大在香港,在台北居住过,现居北京,经历丰富,因此对某些事情看法颇有见地。
这本书涉及“我这一代香港人”的内容不足1/10,好厉害!。。。在香港书店看到牛津出版的这本,嫌重没有买,网购大陆版本的被阉割成这样了
文章内容整体有些杂乱,不过五星给到陈的知识结构
温和地激进
以整本书来评价,文章长短不一,水准也参差不齐,而且和书名没多大关系。具体到文章,其中三、五篇颇值得一读,关于香港回归后的定位,在25年之际看来别有一番滋味。
在图书馆借到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增订版。笔触冷静客观,涵盖了城市建设、艺术文化、政治哲学等很多领域的内容,从香港出发却不局限于香港。非常值得一看。
读完对陈冠中有了两个新的认识:1.占去本书后大半篇幅和香港几乎毫无干系的众多篇章,实际被陈某用了欲盖弥彰的手法,即用这些篇目本身和香港与“我这一代香港人”的无关系掩饰这些文章本身的不堪卒读;2.本来还很疑惑陈某竟然香港和北京都能混开,实际发现本书中较好的两篇《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和《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的特区论述:香港》不过是本书出版前前一年先行在港出版了“完整版”,尔后才删删减减为符合北京的口味出了简体版。 有点聪明,却几乎毫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