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在梁庄的封面

中国在梁庄

梁鸿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508643571

评分

★★★★★
书籍介绍

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最初的文化启蒙,失去了被言传身教的机会和体会温暖健康人生的机会;它也意味着,那些已经成为民族性格的独特品质正在消失,因为它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存在地。

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它的温暖、营养的多少,它的整体机能的健康,决定着一个孩子将来身体的健康度、情感的丰富度与智慧的高度。

作者多年深入乡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在平静的讲述下,乡村中国正在惊心动魄地沦陷。

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二伯父死后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

在附录“艰难的‘重返’”中,作者梁鸿首度追寻当年重返梁庄的原因、意义和当时写作中的困顿。在这篇文章中,梁鸿反思“梁庄”里描述的荒凉而又倔强的生命个体:“不管乡村的生存条件如何恶劣,没有哪一个生命和场景完全绝望,即使被侵犯的天真而又迟钝的小黑女儿,在经历过那样的黑暗之后,她依然在成长,生命仍然在蓬勃。活下去,就是一种对抗。” 梁鸿探寻“梁庄”写作中的真实限度:“我冒险塑造一种‘真实’氛围把读者带入梁庄,是因为我想让读者感知到‘梁庄’是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现实,它不是与你无关,而是与你息息相关,在同一时空之中。” 梁鸿追问“我”是谁?“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行动者?还是一个写作者、一个思考者?……

也许最终所有的叩问都没有答案,但是,有真切的怀疑、思考和问题意识,对于任何一个妄图寻找精神存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附赠精美小册子《我们能否理解故乡?》,编者选摘了部分重点知名媒体的评论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以便读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梁庄”。

不曾认识梁庄,或许我们就不曾认识乡村;不曾认识乡村,何以认识中国?乡土中国如中国的缩影,乡土中国“病”了,城市中国的繁荣最终只能是幻影。

目录
第一章 我的故乡是梁庄
梦回穰县
迷失
往事
生存镜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乡村研究则文字趋于感性,作者每每感叹于传统农村社会的没落崩溃,却毫无建设性意见,作为一个局外人梁鸿其实并没有真正走进梁庄,面对故乡的巨变,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之中不可自拔。梁漱溟、晏阳初之所以有所成就,因其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事功,而非坐而论道。
作为更偏向于文学性的描述,这本比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倒还克制了不少,抒情部分只引起轻微不适,不像熊培云那么大而无当。读者看得到作者的缺欠,作者本人对此倒也坦诚。所以不必苛责她没有实地去做什么,不是每本口述史都还得提出未来的解决方案。这类题材的书好像都因为题材加一星。
失去故乡的人,还将失去什么?
还是想多了解自己的国家一点,也确实多了解了一点。这本不同于呈现数据的报告形式,作者更着眼于个体的境遇,但在努力呈现乡村面貌的同时,因为自身与农村的亲密关系,无法克制地走向了乡土抒情的方向,不够理智,也没能以小见大。
书里面描写的乡村的衰败我经历过(但我们家不是乡村,而是工业基地,厂矿),但是又没有如此的刻骨铭心,书很值得一读,特别是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及对于村干部的描写,更加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现有的问题和困境。但是读完了之后又觉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
逐渐消亡的梁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例,而是万千中国农村的现状!然而我们眼睁睁看它消亡却无能为力!
至少语言是真挚的 初衷是好的 但透露出的理想化、圣母化思想是一坨
早闻大名,不如一见,不喜欢字里行间那典型中国文人的“拧巴”心态,一方面彻底脱离乡村的那种隐隐的优越感,同时又为自己的优越感和疏离感隐隐有羞耻的感觉,不得不通过不停的抒情、悲怅、质问(-谁,谁让我的家乡变成我瞧不上的样子-),装着一副为农村鼓与呼的姿态来减少自己的羞耻感。 没有虚构的情节,没有非虚构的真实严谨,没有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路线,也没有社会学的冷静和深入。整个一“知音体”。
放在书架上落了厚厚一层灰,断断续续总算读完了。距离初版过了近十年,却并没有时过境迁。梁庄或许是乡土中国的缩影,至少让读者得以窥见现代农村的近貌。对于本书的评价,作者在后记及附录中已然做到了极致。你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时扮演者旁观者和参与者,战战兢兢记录下来又惧怕着未曾现身的机器。无所适从无能为力而心怀莫名愧疚。
很喜欢一个个具体的人,乡村作为一个庞然大物隐在背后笼罩着他们和她们。故乡和乡愁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离开之人的千百次折返和永无法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