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跌荡一百年(下)的封面

跌荡一百年(下)

吴晓波

出版时间

2014-06-30

ISBN

9787508644998

评分

★★★★★

标签

商业

书籍介绍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9年度十大图书”之一

过去百年间,国家与资本、政府与企业家阶层的关系研究,是一个很独特的命题。企业家阶层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十分微妙和暧昧。

我仿佛真的听到,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门外。他们已经被这个曾经无比热爱过的国家遗忘。此刻,他们穿越百年风尘,身着青衫,面无表情,正砸响门环。

目录
第四部 1938-1948:抗战与挣扎
1938年:怪乱的“孤岛”
企业史人物 江村经济
1941年:大后方
企业史人物 李氏难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卢作孚的遭遇让人心寒,危难时救国救民,当灾难过去,打压他批斗他的却还是那些他曾舍身相救的人。
这本书不算是一部以企业为主体的记录了,更像是1937到1977年这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史。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诸如上山下乡等社会现象。怎么说呢,我倒不像其他评论上那么佩服顾准,感觉他就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虽然也是会计专业的大师),各有观点吧。只是他生活的时代太过于激进了。 本书最精彩的论断在于:中国经济问题归根结底为三大利益关系,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富裕阶层与贫穷阶层的利益。千百年来,逻辑均是如此。千百年来,“重农抑商“也好,“国进民退“也罢,到底都是企业家集团作为富裕阶层的代表,他处理不好与政府、知识分子、贫穷阶层的关系。于是政府利用知识分子作为鼓吹手,发动贫穷阶层对富裕阶层进行打击。随之经济上的富裕阶层被权贵富裕阶层取代。最终贫穷阶层揭竿而起,历史再次循环。
从1870年到1978年至100多年间,民营资本和国营资本以及官僚资本始终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 在博弈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民营经济处于下风。 国民政府掌权时期,民营企业家阶层被以孔祥熙和宋子文为代表的特权阶层压迫得喘不过气儿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政府很快建立起了一套完全由国营企业垄断的计划经济体系,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消亡了。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中国逐步完善了工业生产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对计划经济问题的反思才得到重视,民营经济再次登场。
1938-1977,这39年国营资本和官僚资本这些令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的企业运作,可能让西方列强都笑中带泪吧。
在过去2000年里,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长期维持中央集权体制的大国。对维权的迷恋仍然是全民需要警惕和亟待破解的历史性课题。
下部竟然会如此的压抑,从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窒息,而这仅仅只是文字带来的感受。最后邓公那句急迫的“要变,要改革”一下子让我湿了眼眶,仿佛溺水多时终于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评价同上
又花了半个月啃完,发现很多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光靠文字很难想象、感同身受。
看三十年的途中穿插着把一百年先看完了,感慨万千!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顽强,一百年中一次次绝境反击,身处其中永不放弃的每一个人都值得尊敬,即使有人放弃,也感叹于他曾经的努力。比起十年的亲历,三十年和一百年对我来说都是书上的历史了,但同样让我一次次热泪盈眶。另外,希望吴舒然同学可以尽早看看吴老师的巨著啊!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