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上瘾五百年的封面

上瘾五百年

[美] 戴维·考特莱特

出版时间

2014-08-01

ISBN

9787508646473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写给容易上瘾、关注瘾品,对瘾品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本书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从瘾品的功能用途到它们的发现,到全球贸易的流通和经济政策,全面介绍精神瘾品的文化,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关于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

关于瘾品,你知道吗?

瘾品贸易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

医学研究证明,服用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会侵蚀人大脑的判断机能,所以烟鬼和酒鬼十有八九都喜欢撒谎,不光是心理问题,还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原因。

幸福感与解脱感都是化学分子凑巧产生的结果。身体机能在快感方面很是吝啬。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分配得非常俭省,而且大都发给对于求生或繁衍后代有益的表现。瘾品会蒙骗这个发送系统,促使这些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暂时增多。

日子过得无聊痛苦的人比忙碌满足的人更容易想要转换精神状态。近代早期90%的人口陷于痛苦贫穷之际,正是烟草等新兴瘾品成为大众消耗品的重要时机。这些东西是对抗难堪处境的意想不到的利器,是逃离现实桎梏的新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催吐天才是:教我们为了某一类产品或服务而违背自己的理智判断,然后再卖给我们另一批东西来应付已经造成的伤害,以便我们能够回过头来消费更多造成最初伤害的那些商品。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瘾品资源大汇集
1 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
葡萄酒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全是提升谈吐素(bi)养(ge)的好段子
通俗的“上瘾品”历史,作者还是很学院派的,所以写法比较严谨。主要是烟草咖啡酒精和毒品的产生、贸易以及与政治的关系。上瘾,意味着这些物品会在一国很容易风靡,因此,弱小国家会把一切烟酒毒品看做是“殖民帝国故意毒害我国民”,而正常的国家也会认为“非理性影响社会秩序和公众健康”,这是与政治最大的关系。我最感兴趣的是酒,但写的最好的部分还是毒品,有骇人的故事,比如满洲的日本警察记录下的往OO器官里塞鸦片的中国妓女;也有助于理解前不久网上关于吸大麻是“自由”还是犯罪的争论。本书的不足是原著可能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上瘾品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迷惑性,比如摇头丸之类的,没来得及被纳进来。
1)一战美国佬每个人有三条香烟配额,德国佬只有六支。2)大部分瘾品都是西欧人试过觉得喜欢才推向世界各地的<--知道这种奇怪的东西真是一点用也没有。。。
内容跟想象中差别太大了
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谈烟酒,对于其他毒品反倒一笔带过了。这书让我更厌恶烟酒,我一向讨厌抽烟喝酒的人,看到有人把普通的烟吸进肺里时那一脸矫情愚蠢的沉醉之态简直让我觉得他们脑子都有病。无论是香烟的造型还是抽烟的动作表情都让我感到抽烟这种行为特别无聊难看。尼古丁和酒精这两种东西明明有害,又让人上瘾且致命率高,可这两种散布最广的毒品却被管制的最宽松。西方政府真是狡诈又伪善。出于财政税收的考虑引导纵容西方公民染上烟瘾酒瘾,只能说西方当权者才是最大的毒贩子。酒精让人暴怒,丧失责任感,胡作非为。烟草损害视力,让人过早死亡,严重成瘾。这两种罪大恶极的东西竟然合法。讽刺的是有些使用后让人心中充满和平与爱的电子烟却被禁止被管制被迫害。不喜欢作者这副德行,有些废话只是常识,比如管制和禁令只是让黑市走私更加兴盛猖獗。
瘾品的发展史
题材挺感兴趣的一本书,但读起来太催眠了,考试前一天突击背资料,还是没看过的资料都比这好。。
真是万物皆可瘾
没能完全读完,浮光掠影的内容和心气浮躁的我在高铁上百无聊赖的看,确实难以读出太多乐趣。部分内容可算作有逼格的谈资。
读起来略显枯燥,翻译有点生硬,各个部分也稍显零散。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