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欧洲的封面

论欧洲

[美] 托尼·朱特

出版时间

2014-07-01

ISBN

9787508646596

评分

★★★★★
书籍介绍
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什么是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统一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翻开托尼·朱特《论欧洲》,更新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 欧洲,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进程,正以毫不声张的方式重塑着现代世界。目前,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或潜力的政治实体只有三个:美国、中国和欧盟。有乐观者声称,21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 但对于欧洲的未来,托尼·朱特持审慎的态度,甚至自称为“欧洲悲观论者”。通过明晰、理智和优雅的文字,他将这块曾经分裂的大陆视为一个变化中的整体,梳理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脉络。他认为,西欧战后复兴和重新崛起的有利形势将永远不会重现;而接纳梦想“回归欧洲”的东欧诸国,给不再繁荣的欧洲带来沉重的负担;失业、老龄化、移民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正在加剧,并到处掀起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浪潮;作为欧洲政治安全阀的社会福利体系压力倍增,面临崩溃的危险…… 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洞见,他指出,“欧洲”理念越来越浮夸和违背历史事实,欧洲已陷入自我边缘化的境地;欧盟只有对欧洲的前景做出恰当的评估,正视未来危机的征兆,停下扩张的脚步,完善“现实存在之欧洲”的制度,才可能走出困局。 清醒、坦率且极具说服力,托尼·朱特对欧洲历史图景的还原和未来前景的分析发人深省,因而深受欧洲领导人重视。对希望洞悉未来世界格局的读者而言,《论欧洲》不可忽略;而对急于应对社会变革挑战的读者来说,《论欧洲》不可不读。 托尼·朱特(Tony Judt) ◎全球百大思想家 ◎奥威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1世纪初最顶尖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 著名历史学家,以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 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欧洲问题研究; 199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2008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 2009年,以其卓越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得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目录
托尼·朱特所获赞誉
序言
第1章 美好幻觉
第2章 东方之请
第3章 彻底告别?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了一遍,还得再读才行。
配合莫兰的《反思欧洲》来读,会有更好的思考。莫兰的是思想著作,托尼的倒更像是战略论述,但二者的想法很多重叠
尽管著于近二十年前,此书仍然能够作为未来二十年在观察和处理欧洲事务时所应注意的各种问题的备忘录。数言定天下事者,无过于斯。
好奇怪,以前发了书评自动设定你读过,怎么现在要自己重新来选择呢?豆瓣这个功能出现错误了?
2018年已读072:战后欧洲简史,朱特从经济、政治、民族、地缘等层面探讨了现代欧洲的协作与分裂,从欧洲煤钢共同体、经合组织、共同农业政策、完全关税联盟,再到欧盟,二战后战败的欧洲各国所面临的经济难题与政治困境,决定也推动了欧洲走向合作。然而,吊诡的是,以合作名气发起的各种欧洲联盟,却恰恰是欧洲国家分裂意识的体现,西欧和东欧,南欧和北欧,彼此之间壁垒分明,希望、机遇、安全和稳定,欧盟的这些美好前景,从来只属于部分国家和人民。至于朱特所提出的以德国为主导的欧洲未来,无论是对德国自身来说,还是对邻国来说,都还存在着太多变数,继续扩张与退回壁垒的矛盾与困局仍将继续存在。
、欧盟的起源充满历史的巧合,这种巧合无法被人为模仿和重复;2、东西欧分歧原因深刻复杂;3、扩张与维持现有成员的利益,两者不可兼得;4、欧洲的未来是德国的……╮(╯▽╰)╭
额 根本就是把一篇长论文拆成了一本书 印刷布局真的无力吐槽 字又大空格又多
虽然成书很早,但对一个分裂的欧洲有着不错的见解。里面有不少观点与《文明的冲突》相似。
本书出版于2014年,可以看做是一场八年前的预言,对目前局势的预言。作者分析了1945-1989战后四十多年欧洲的历史,终于解答了长久以来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欧洲人能那么快忘记伤痛并联合在一起?答案是选择性失忆——只为了构建一个新的欧洲神话。这四十多年的美梦做到头之后,便演变成如今的局面。欧盟内部福利不再,民粹主义狂潮兴起,接纳越来越多的东欧国家(尽管内心没人真的把东欧人当成欧洲人)同时也并没有出现一个在地缘政治层面能守好东西方边界的国家,所以现在就……书的第二章“东方之请”很有趣,解释了为什么东欧总在“成为欧洲”的过程中。沉痛的历史记忆让东欧人不愿回忆历史,可更偏好宏大普世主张的西方人却不肯完全诚心接纳,难。欧洲未来还是看德国吧,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准
简明,却扼要。对于如今欧盟面临的东扩问题、移民问题、超国界的身份认同与民族主义、增长放缓与内部利益分配、俄罗斯问题等做了精准阐述,成书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欧盟面临的其实仍是这些问题,甚至在俄乌冲突的当下,其对俄的错判,或许正是一个精准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套用鲍曼的术语,“欧洲”也是个粘质的概念,始终在流动、混合、扩张,每个人对其各有定义、各有情绪,也因此,托尼·朱特的悲观论视角,反而是最现实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