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光荣与梦想(3)的封面

光荣与梦想(3)

[美]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出版时间

2015-02-28

ISBN

978750864997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冷战背景下的政治紧张,到民权运动的兴起,再到消费文化的繁荣,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的命运。《光荣与梦想(3)》正是以这一时期为背景,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是美国知名通俗历史作家和记者,曾为肯尼迪总统撰写讲稿。他的作品《光荣与梦想》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经典读物。曼彻斯特还创作了《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最后的雄狮》等著作,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影响广泛。
推荐理由
《光荣与梦想(3)》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社会的变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书中不仅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还深入剖析了人物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美国20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窗口。
适合哪些人读
对20世纪美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读者
想要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的读者
对文化、经济、社会现象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三部分 种下恶果(1951~1960 年)
第十八章 内讧不断 / 003
第十九章 向右转 / 066
剪影:艾森豪威尔时期早期 / 126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 12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这一册比较清晰感受到美国成为“世界警察”的心态和角色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体现。在美国,一直存在民主和精英政治之间的悖论,也许特兰普当政是对这种悖论的一点修正。
这一套都还好。
整个50年代,从朝鲜战争而使,至肯尼迪胜选结束,十年间的主线是艾森豪威尔的守成与平衡、持重与克制,他卸任前提醒的警惕军工复合体,如同先知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启示录,但绵延至今,美国自己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冷战成为既成事实,麦卡锡主义的肆虐和覆灭,本身就昭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安全感和反智主义,种族议题摆上台面成为分裂美国的伤痕,一方面催生了民权运动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可以说裂痕从未被愈合过,时至今日过度的政治正确甚至已经过犹不及,有朝一日怕还会跳到另一个极端。不过另一方面,即便有后来冷战胜利让美国成为独霸天下的超强一极,但是从底层的视角看来,50年代一人工作轻轻松松养全家的昔日好时光,才是他们最怀念的黄金时代吧。翻译上来说,这一部分川外组的翻译不失准确,在一些名词的翻译上,反倒没有海南社的更糟糕。
黑人平权运动的一些逻辑,帮着理顺了中国女权目前的一些问题:https://lavayou.me/archives/2938
20211011-20211019:第三部分应该叫做“艾森豪威尔时代”。在这八年里我们看到了“朝鲜战争”给大战之后志得意满的美国当头一棒,之后就是国内的种族问题,以及意识形态问题,还有麦肯锡这个问题人物。总之给我的感觉,艾森豪威尔凭借个人的魅力和威望稳定甚至做到了守成,但是他的这套班子实在是过于拖后腿和拆台。这个时代美国在承接无上光荣之后,开始满足所谓的梦想——全球的和平。之后这位迟暮的老帅和殚精竭虑的总统还是未能在最后的任期再为美国人完成梦想。而且就像精彩的小说一样,社会上的矛盾以及暗流开始涌动,接下来的短暂高光和老谋深算之人的一通谎言,总将使光荣成为了过去,梦想遥遥无期。
补标
艾森豪威尔的为与无为,尼克松的想为,梦露,电视和营销,朝鲜半岛息战,麦卡锡的消退,亚当斯的失误,冷战继续,黑人平权醒来
这一部好无聊,尤其那个什么麦卡锡,最令人exciting的部分居然是古巴和越南
有些地方读起来蛮有意思的,印象比较深的是肯尼迪上台时的每天有26小时工作,以及其下属配合的忙碌样;随着电视媒体兴起,官员们越来越会演;呼啦圈从风靡到没落;报纸新闻无人观看;黑人为争取权利所做的斗争。总统选举时的席位、选票,看了三册还能没搞明白。U-2鲍里斯事件,我好像在《间谍之桥》中看过,但没想到前因后果这么复杂。麦卡锡真是个大奇葩,他的超强战斗力真让我瞠目结舌。白宫与国会山的较量、两党的互相攻击、参政两院的掣肘、各方的监督,当好美国总统不容易。
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月。50年代就是艾森豪威尔的时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和共产党的对立在美国掀起了反共浪潮。美国民众开始往市郊迁移,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给了美国沉重的打击,美国开始在科技领域奋起直追。最后五星上将的苏联回访毁于美国侦察机入侵苏联事件,不得不说是个历史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