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杂食者的两难的封面

杂食者的两难

[美] 迈克尔·波伦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08660776

评分

★★★★★
书籍介绍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目录
推荐序 饭桌的宽度 III
引 言 全国性饮食失调 V
第一部分 产业化的玉米
01 植物:玉米的领地 003
02 农场:一个农民养活129 个人 0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看,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强。第一章讲现代食品工业,《甜与权力》续集的感觉!提到玉米高效,四基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甘蔗。为了消耗过剩(大企业获利,政府推波助澜)的玉米,把高热量的玉米作为食草动物的饲料,用湿磨技术把玉米淀粉分解为糖和一系列工业产品。快餐割裂了共食文化,高热量的零食消解了按时吃饭的必要性,过度营销过多的糖脂摄入带来的肥胖问题,还有提到了法国悖论,都感觉有致敬前辈西敏司。第二章讲有机农业,首先指出来表面有机,很多是数字上达到某项指标,比如虚假的小鸡草地和跨越整个半球的芦笋。探讨有机和规模化的不可共存,小农和本地化的那个农场主,读出了一丝乌托邦式的田园牧歌,必不可能全面铺开的,但是这个悲惨的世界需要一些这样的英雄主义。第三章作者自己狩猎采集,敬畏食物,要把它们做的好吃,而不仅仅是果腹。
本书很开脑洞,用一半篇幅讲万能的玉米推动人类食物链的革新,玉米的出现既能炒油产生经济价值,又能解决了饥荒,推动了混合农业的产生,甚至让纯饲养型农场被市场规律淘汰。作者指出牛与草的食物关系比人类想象的还要稳定的多。吃单一食物的动物都比较傻,杂食动物比单食动物聪明,因为他们要在吃的过程中学会分辨更好吃,以及食物搭配的模式。尤其是需要吃一些食物包括有毒与无毒种类的杂食动物,如敢吃蘑菇的,更聪明了。于是纯素食主义者是一种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乌托邦行为,注定会消亡。
这本书能让人思考,应该吃什么,应该怎样吃。我相信每个人看完都能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我的想法是人类不因为科技发达而减少食量,我们仍然只能吃下一定数量的食物。现代工业让我们获取生存所需的热量远比过去容易。然而生物天性贪婪,我们能去吃时不代表就应该去吃。节制欲望,控制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也非常赞同他对动物权利的看法。剥夺动物的动物性才是最残忍的事情,其中也包括集中养殖,也包括让杂食动物(已包含人类)只吃蔬菜。
第一部分于我而言可算作是对当今食品工业的扫盲,搞清楚了一些基础作物的贸易价值和精加工食品里的坑。但作者这种二两干货八杯水的写法实在让人很难继续津津有味地看到最后。
差点误以为是本推崇素食主义的书,有些地方虽然老套,但部分观点同意。
少见从产业角度,特别是由生产和加工入手谈食品的通俗读物。个例分解与宏观论述结合地很棒。玉米一章相对精彩些
得到听书 杂食者的两难,最开始指的是杂食动物在面对多种食物选择时产生的焦虑。现代杂食者的两难,其实是我们陈旧的大脑和习惯,和这个飞快的世界之间的矛盾。我们好像找不到那种回归田园的感觉了。我们幻想着自己拎着小麦、土豆、和蔬菜走出后院,但真实情况是,我们拎着一些汉堡和可乐走出麦当劳,而且在本质上,你拎着的是一袋子石油。我们觉得食物是靠阳光雨露长大的,但其实它们是靠化石燃料长大的。我们觉得玉米是粮食,但人家是工业原料。我们觉得超市里的有机食物都是绿色的,但其实都是心理安慰剂,都是用来精心欺骗我们大脑的有画面感的文案。我们一边在声讨着工业化对人类的异化,一边不肯放弃城市的便利,同时在超市里购买着自己也不想深究的所谓有机产品。所有这些,就是杂食者的两难。
才看到玉米,石油,肉和真菌被隐去的部分,一路探索符合自然和人道的方式,还是觉得有点无奈。人类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平衡自己的欲望,还得被动改变,被神提携。
八成以上都是描述和细节延展,观点输出不到两成,还是一个观点颠三倒四的重复说,抨击饮食工业化明明可以写的更好,最后写成这种四百多页既不算学术也不算科普,更没有趣味性的烂书,简直浪费时间,头两章还勉强能吸引读下去,后面越发拉垮,硬着头皮看完,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精彩观点,结果发现通篇废话,屁都没有,真的完全不值得买和读,有这闲工夫,不比看别的强
选项多了以后,就会焦虑。人类不能只关注现在,而忽略长远价值。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