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量子大唠嗑的封面

量子大唠嗑

马兆远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08665030

评分

★★★★★

标签

科学

书籍介绍

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25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美国国家标准局读博士后,师从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正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名门正派打下扎实的物理学的底子;科学家的身份,为功成名就铺了道路。可是,就是在学术生涯势头正劲的时候,就在量子科学成为流行名词的时候,《量子大唠嗑》的作者——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

凭着科学的初心,以物理学以实验为核心的体验主义精神,他卷起袖子做了实业,希望去做一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量子大唠嗑》可以算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笔记。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是那个比较靠谱的《量子大唠嗑》的第一部分说明了一件事,科学不是绝对真理和也不代表绝对权威。科学仅仅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相对靠谱的方法,但它因为理性的不完备而充满了开放的活力。马兆远长期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量子大唠嗑》的第二部分,他把所感的关于量子的情况细致道来,让你清楚地认识到量子,认识到量子物理能应用到的场合以及量子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了,你还在用十八世纪的思维看这个世界吗?

用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对后来三百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维方法被其他研究领域的人认可并借鉴。利用这套思维,亚当•斯密分析总结出了经济规律、达尔文分析总结出了生物演化规律、马克思分析总结出了社会发展规律、佛洛依德分析总结出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德鲁克分析总结出了企业管理规律……

可是这个世界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客观实在、因果关系、科学的理性等等以前建立起来的经典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不那么万无一失,在将量子物理学成果应用于科技实业创业的过程中,马兆远发现除了将量子物理应用于物理科研本身之外,量子物理学还带来了强有力的思维借鉴。这种思维的借鉴是否会在新的时代里产生新的亚当•斯密、达尔文、马克思、佛洛伊德、德鲁克……来应对现今及未来社会遇到的、用以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思维已经无法解释的新状况?《量子大唠嗑》第三部分探索性地从复杂关联角度,将量子科学引入到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引入到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工业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等等情境中,也许能启迪读者找到新的工具。

天再旦者,卯时日全食之谓也。我们需要这样一场“天再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1
一 三个问题 3
二 信仰从哪里来? 11
三 经典科学的诞生 2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boring
以为是作者量子思维-体验主义哲学思考对机械思维实在主义批判(虽然作者将神秘论挂嘴边,不认为是主要思辨对象,实质是科学因果链条无法解释下的超验),客观效果普及了量子科学。 量子力学混沌力学说,自然秉性不允许人类掌握其所有信息且结果不确定,世界的真实在现有科学水平不可知,因为一旦被观察测量就改变,科学兜了个圈儿回到事物不可知的阶段,却确再不是过往的认知层面(这样确定的不确定性阐述是否与批判的经典客观实在-真理形成悖论?) 认识的边界扩展了意识的边界,概率思维时间域空间域关联,成长(持续学习提升进步)为唯一道德目的,死磕密度集聚,如此出现长程关联系统发生性质突变的量子逾渗现象应该大概率自发… 最后有一个假想,“转世”是否可能是信息层面的量子纠缠表现(因为我不信服轮回转世)
理性的边界~哥得尔不完备定律,复杂体系~要的不是顶层设计而是联接,量子的纠缠,不确定性,随机性,平行世界(混合态),杜威的实用主义~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体验,发现,没有重点,不确定性。
第二部分把量子力学的理论用几个公式图表就讲述清楚了,流弊啊。第一部分的导论对神秘学的驳斥和第三部分教育的理想也颇可读,推荐。
干货满满 第一部分:分清科学和神秘论;讨论问题要限定范围; 第二部门:量子纠缠,因果论的颠倒;讲做量子模拟实验的部分真的是钦佩,需要付出很多,难度很大,对科学研究者深表敬意。 第三部分:量子力学的思维不止在微观,也可以应用在宏观;与企业管理,尤其如何创新的关联;对教育模式的解读;终生学习与再教育;
之前抱有挺高期望的。但语言实在不讨好人,把能讲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逼得我又从抖音上搜名词才能理解。其实量子力学讲的就是不确定性吧,或者说是打破时空的不可知论。实际还是在唯物论范畴的。
这本和后一本买哪本纸质版留念呢
果然是在随便唠嗑,如果能教读者怎么做出一道纠缠态麻婆豆腐就更好了。
前几章还有内容,越到后面越失望,重复叙述 强行赞美 以及 必然否定诋毁 之类内容过多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