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欧洲之门的封面

欧洲之门

[美] 浦洛基

出版时间

2019-03-01

ISBN

978750867118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诞生于东方和西方的相遇,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从希罗多德时代开始,乌克兰大地见证了两千年来帝国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定居和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它是欧洲的面包篮,也一度成为杀戮的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直到今日,乌克兰仍是东西方力量冲突的焦点。若不理解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就看不清当前牵动世界的动荡。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以同情的理解,写下欧洲之门所经历、所见证的两千年,为理解东方与西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补足了拼图上缺失的一块。

目录
导 言 关于乌克兰历史的综述
第一卷 黑海边境
第1章 世界的边缘
第2章 斯拉夫人的到来
第3章 第聂伯河上的维京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欧洲之门》,比较有意思的书,从全球史角度写乌克兰,但是又不止于此。作者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整体很不错。有很多有意思小细节,比如里面对于蒙古统治,给出相对公正的说法。 历史不仅关于过去,更是关于现在,全球史应该是很希望的学科,每个国家以及国家中地区,都可以用新认知来审视旧材料。借此,可以颠覆很多惯常的认知,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在历史中,都是独特的,又都是雷同的。
读了将近两个月。这本愿意给五星,因为首先大众乌克兰史读物比较少,本书从希罗多德所记述的这块土地开始,一直写到波罗申科上台,基本理清了“乌克兰”这块地,统治这块地的人、群体直到形成民族等纷繁的线索,很考验读者记忆力。弄清这些基本历史,对理解19世纪至今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特别是俄欧美关系十分重要。作者立场坚定,支持乌克兰成为独立民主自由的民族国家,所以本书从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后的历史书写,亦可看作是驳斥俄国在宗教、民族、意识形态上对乌克兰历史不准确(不说全错)的塑造,其实,作为民族国家的乌克兰的形成,的确不仅是罗斯历史的自然发展,与东西方的挤压、宰制、利用有着因果关系,特别是苏联在宗教、集体化与大灾荒、切尔诺贝利的所作所为,加速了乌克兰的进化。书翻译的还好,有几处错字,如p435印成4月26“人”
以客观的视角讲述了乌克兰这片土地两千年的历史。乌克兰目前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与沸沸扬扬的克里米亚问题在书中都有答案,语言言简意赅,翻译的很流畅,值得推荐!
如果说乌克兰民族国家独立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建构的过程,这种想象从一开始就经历着难产,处于亚欧分界地带 就意味着这里会经历天主教和东正教争夺,会经受草原民族和定居民族的争夺,会经历大国间夹缝艰难时日,会忍受冷战期间的东西方对峙,更在今天受到俄罗斯和欧盟量大力量的拉扯,在这些混杂着宗教情感、民族情绪、意识形态隔阂的力量中间,乌克兰想象的共同体在一次又一次难产中,寻找着哥萨克人的根源、文学的英雄和民族的自由,也许就像作者所用的“欧洲之门”的标题,一扇门两边总会有人试图从不同方向推开,但在这种推门的对抗中,最终也形塑了乌克兰这道门的形状。
一个地方,如果先后有多方势力建立过政权或施加过影响,那么这个地方的历史就会像调色盘一样。乌克兰就是这样的地方之一。因其地理位置特别是优渥的自然条件使然,几个大帝国在此角力,被四面的势力统治过。这本书梳理清楚了漫长岁月中这个调色盘上混入的颜色的来龙去脉。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阅读起来却很顺畅,这得益于作者的结构安排和叙事技巧,在每章开篇都会阐述大背景,并在内部进行时空和逻辑的关联。
要是有丰富准确的地图分散在各章节就好了。
“历史不止一次成为借口,也不止一次遭到滥用。它不仅被用来对危机参与者进行宣传和鼓动,也被用来为对国际法、人权乃至生命权本身的侵犯行为辩护”
尽管存在预设的政治倾向,但大量的史实资料和流畅的叙述是值得一看的。
严谨有余而趣味性不足,更像大学论文而不像面对普通读者的读物。考虑到可能是理解目前乌克兰局势的最有效的一本书,应给4.5分吧
从文明的边缘地带到东西方冲突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