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青苔不会消失的封面

青苔不会消失

袁凌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508671949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本书精选了袁凌十多年来记者生涯中最为杰出的非虚构作品,叙述了十二个惊心动魄的灵魂故事,写出了一百位中国社会底层的人物故事。分为“卑微者”、“出生地”、“生死课”三个部分。其中,侧重于写底层人物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还有新旧一代关于故土的矛盾与争夺。更从无数个跌宕起伏的命运 回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片震撼的精神与生存景观。本书中的多篇文章曾经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但碍于版面,这些文章都未曾以全貌呈现,本书是这批精彩作品第一次以全貌形式呈现给读者。

目录
卑微的力量 (代序)
第一辑:卑微者
血煤上的青苔
北京局外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奇的是,目睹了这么多惨状,也意识到体制几乎没有变动之后,作者为何还能相信文字的力量?为何还想要赞美中国人的韧性?大概乐观真的是一种天赋,不是后天能够习得的。
看完觉得,这才是负重前行的人生吧,面对这些身陷绝境却不放弃垦殖希望土壤的人,我们平日里的烦恼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就像作者说的,写下这些文字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撼动什么,但总比让沉默者悄无声息地化作灰烟要好,因为他们才是构筑华夏这片土地的基石,历史需要铭记他们的牺牲。
有穿透力的文字,阵阵刺痛。不曾想象到的底层黑暗,但它却时刻在真实上演
中国非虚构写作圈里,袁凌写的边缘人是少有的能够让人读不到猎奇、围观、高高在上,而使悲凉、反省感充溢读者胸腔的。
《新京报》当年的同仁前辈袁凌的新闻特稿集,真实记录了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里,为主流话语所遮蔽和漠视的边缘阶层的卑微生活。袁凌的文字表面上客观、冷静,但文字背后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对于体制弊病和社会失衡状态的批判与愤怒,完全可想而知。字里行间,深得春秋笔法之精髓。即便只是他为弱者发声的这一举动本身,也足够赢得敬重。关于海子的那篇特稿,虽然跟其他文章的主题和气质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却写尽知识分子、文化变迁与那个特定时代之间的纠结,是我读到的关于八十年代的最好文本。虽然跟袁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系,仍然以这条短评,隔空向他致敬。
2017-10-13看过。新闻采访类
很少看纪实类文学作品,讲了尘肺病人、北京大杂院、湘西留守儿童老人、沂蒙山区、边境雷区、汉水人家、大凉山、兰考孤儿、留守儿童罪犯和砷矿污染受害者,最神奇的居然有海子的故事
序作里的“我尽量用不带感情的文字去记录”以及推荐里的“他不允许自己转过头去”吸引了我这个读者,看完之后的确对我的目光之外的这个世上在发生的事多了一些浅薄的了解。对每个人来说,有好读的篇章也有难读的篇章,但都是取决于各人的阅读习惯吧。总体来说是可读的。
袁凌的书读的是第二本,这本比寂静的孩子令人无法呼吸,最近连续读了几本沉重的书,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关于得失关于名利,好像一切都显得那么不重要了……
读起来太“涩”了,就像在用最平静的话说最痛苦最折磨的事,不是我喜欢的文风,阅读的体验感就像抽了一米长的烟,吸气呼气,这样来来回回几下,手指缝上沾染了烟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