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的封面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美] 约翰·R.麦克尼尔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08672526

评分

★★★★★
书籍介绍
人类自从400万年前出现之后,便不断改变着地球环境。到了20世纪,在这世界环境史上相当挥霍而奇特的100年里,我们改变生态系统的程度、规模与速度均为人类史上首见。许多足以造成生态变迁的现象以惊人的速度出现:丰沛的廉价能源与水源、人口大幅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当然还有亚马孙雨林的退化、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砍伐、伦敦的空气污染以及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 【美】约翰·R.麦克尼尔(1954-),美国乔治顿大学环境史教授,著名世界环境史大家。与其父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世界史》作者)合著全球史经典佳作《人类之网》,引发巨大关注。主要著作有《太阳底下的新鲜事》(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蚊子帝国》(Mosquito Empires)、《大加速》(The Great Acceleration,与彼得·恩格尔克合著)等,并主编《全球环境史指南》(A Compan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其中《太阳底下的新鲜事》被《泰晤士报》评为“最优秀的科学作品”,并荣获美国世界史学会2001年度最佳图书奖及森林学会图书奖;《蚊子帝国》获颁美国历史学会贝弗里奇奖,同年获得汤因比基金会颁发的人文学术及公共贡献奖。
目录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
作者序
致谢
序曲 一个挥霍世纪的怪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按需。
5.5读完
不作死,就不会死。人这个物种早晚会自食其果。关键是别拉上别的物种当垫背啊。
23年前的书,但书中的内容今天看来却仍然非常珍贵,每个人都该去了解其中的内容
爬梳史料功夫相当扎实。
20世纪环境史。涵盖岩石圈、大气圈、水文圈、生物圈几个方面,包含大量详细数据。不过作者偶尔会随意发挥,比如说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愤怒无处发泄,后来导致东欧国家解体,令人对他文字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我们可以创造命运,而不仅止于相信命运。就这一点,让我们有别于老鼠与鲨鱼,还有20亿年前的蓝菌。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0923——20200531】
既得利益者禁止下一个类我的出现是保证其既得利益的必要手段,不需要谴责争论,话语权不在你,这是是将来的你,谁也逃不了; “碳达峰,碳中和”真是英明之策!
人与环境交互的历史梳理的不错,但也没啥新内容、新观点。(翻译极差,编辑也根本没用心,导致太多中文文字、句法、逻辑上的问题了。)
非常扎实的论述,人类的创造力和运气带来了现代经济的大扩张,1930s大萧条后,经济增长成为20世纪压倒性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的迫切和对安全的焦虑主宰了世界各地的政策,进而影响了生态。“人类的高耗能时期(大约始于1820年)可能类似20亿年前的蓝菌,它们开创了新的代谢途径让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从1/10⑼ 升到目前的1/5,这毒害了其他大部分细菌,但蓝藻等生物却得以生存。人类使用工具重塑生物圈,我们自认为的选择和了解可能并不比蓝藻更多。(很多Fun facts,比如人类的效率约为18%:即每吃下100卡路里的食物(化学能),只有18卡路里会转换为机械能,剩下的都因一些实用目的(主要为热能)而消失。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