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普里莫·莱维传的封面

普里莫·莱维传

[英]伊恩·汤姆森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508678061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者耗数十年之功,找寻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

◆走访世界各地,以资料和细节呈现莱维最真实的肖像

···

【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化学家,自小痴迷试管和药剂,一生中有三十余年从事化学行当。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而沦为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劫 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杀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证、反思,写下了关于人类道德的最好的作品。卡尔维诺、艾柯、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欧文·豪、列维-斯特劳斯、托尼·朱特……他受到无数作家和普通读者的欣赏。但撇开这些身份,他亦时常显露一种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涩,对昆虫和游戏的兴趣;他有作为儿子和丈夫的两难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

伊恩·汤姆森作为最早为莱维立传的人,历时10年,走访莱维的多名知交好友、搜集有关莱维的大量一手档案材料,结合自身在莱维逝世前一次近距离采访的所知所感,真实还原了身处那特定时代的、唯一的莱维,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在平凡和伟大之间充满张力的真实的普里莫·莱维。

···

“伊恩·汤姆森非常敏锐,他提供的是所有莱维爱好者需要的东西:不是一份文学解读或重新解读,而是一份读者导览……他对细节的掌控、独特的文气,都堪称范本……他的这部传记学养丰富,向读者阐释了莱维的写作,并且凭着一种审慎的感觉将那些人物和影响串联起来。”

——《观察家报》

“传记中的模范之作:其行文叙述之曼妙、均衡与真实时刻让沉闷荡然无存。……普里莫·莱维的完美传记,以及那精炼、准确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汤姆森的生花妙笔。”

——克雷格·布朗,《周日邮报》

“文学传记的惊人之作……对于战争时期意大利的精彩记录……非常、非常有力。”

——理查德·霍姆斯,BBC第四电台

“伊恩·汤姆森(的这本书),是经过充分研究之后的成果,其中包括关于莱维的大量一手材料……极具说服力。”

——《纽约书评》

···

【编辑推荐】

◆普利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本书荣获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颁发的W.H.海尼曼奖,并荣登《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科雷特犹太图书奖获奖名单。

◆展现出多面的莱维: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几经周折,劫后余生;一位伟大的作家,清醒地反思,审慎地写下关于人类道德最好的作品;一位出色的化学家,自小便痴迷试管和药剂,终身以此为业......但褪去光环后,他也面临着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长年与抑郁症抗争。

◆伊恩·汤姆森是第一位为莱维立传的作家,擅长非虚构题材的写作,在莱维逝世前曾近距离采访过他。

◆展现了莱维与卡尔维诺、索尔·贝娄等多位名人的交往与轶事。

◆还原了莱维各部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并能发现作品中多个人物原型。

【作者简介】

伊恩·汤姆森(Ian Thomson)

自由作家、记者,最后采访莱维的几位记者之一,也是第一位开始为莱维立传的作家,作品另有《南意大利》《你好,布莱克:海地之旅》。

···

【译者简介】

杨晨光 辽宁沈阳人,译作另有《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最后的猎巫人》等。

目录
前言
一1987年4月11日
二莱维的先辈们(1819—1919)
三黑衫的幼年(1919—1927)
四不安的童年(1927—193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流畅好看!全是细节。翻译也很棒。“在奥斯维辛很少有人自杀——自杀是理性的人类行为——牲口不会自杀。”“但书写这件事情恰恰是非常可疑和高度危险的。”
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几经周折,劫后余生;一位伟大的作家,清醒地反思,审慎地写下关于人类道德最好的作品;一位出色的化学家,自小便痴迷试管和药剂,终身以此为业......但褪去光环后,他也面临着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长年与抑郁症抗争。伊恩·汤姆森耗十年之功,为我们呈现最真实而丰富的莱维。莱维与卡尔维诺、索尔·贝娄等人的交往轶事,其各部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及多个人物原型都能在书中找到。
这本《普里莫·莱维传》作为传记绝对可以称得上优秀。 对莱维本人最具像的描写应该是这句“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被困在成人躯体里的孩子。”作为纳粹罪行的见证者,莱维时刻谨记着自己身为“见证者”“亲身者”的道德责任,他也尽职的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可深埋于这层责任之下的还有作为幸存者的“耻辱”,而“耻辱”的鬼魅如影随形未曾放过莱维;我想这也是人性道德的厚重枷锁将莱维困在了“抑郁”的地狱中。
读这本书我厌烦过也痛哭过。我喜欢莱维的作品,传记丰富了他,他不仅是奥斯维辛幸存者,也是个复杂的人。同时莱维与很多名声在中国大过他的人有交集,卡尔维诺、卡夫卡、菲利普罗斯等等,知识分子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不可分开,这也是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大部头放在床头两个多月,每天醒来盯着莱维的眼睛。很详尽的人物传记,但是就算有这么多旁人注解,甚至也有私密书信,但仍然觉得难以真正走进莱维的内心世界。
普里莫·莱维,被称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然而,人们却更熟悉他另外两个标签——“编号174517号囚犯”“反思奥斯维辛第一人”。 而他之所以被这样评价,首先源于“多重身份”——他是犹太人、又是化学家;他具有博物学家的好奇心、又兼容观察学者般的视角;他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学天分,他对奥斯维辛的洞见,让他的作品穿透了单纯的大屠杀,直抵现代文明最可怖劣疾的深层肌理。
已读。非常详实,但读起来味如嚼蜡,仅有莱维在30岁前的人生是读起来精精有味的。思想者的传记应该偏重于思想和他的文本。202209150916-eB。
22/094:地狱幸存者,在余生一直在向外发声,替那些被淹没和未被拯救的犹太同胞。奥斯维辛那一段只是莱维很短的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莱维典型的犹太长子,晚年压垮自己的是照顾长辈的压力。
一本普利莫的书也没有看过,读之前都没听说过这个人,但是一开始就没有放下。这么长的一本书,竟然也读完了。传记作者写的是好,普里莫这个人也的确传奇。读完考虑什么可以找普里莫自己的书来读读。
作为奥斯维辛编号174517的囚犯,在离开集中营后的四十多年里,莱维用写作和演讲来记录这段黑暗的历史。但如同24岁起就留在左臂上的编号纹身那样,这段经历还带给了他伴随余生的抑郁症。他不能理解自己和施暴者属于同一个物种,无法释怀那么多熟悉的人消失而自己如同背叛了他们一样继续活着。他用不可挽回地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尖叫。在葬礼上阿尔托姆拉比说,任何自杀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都是纳粹“长期谋杀”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