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潘金莲的饺子的封面

潘金莲的饺子

李舒

出版时间

2018-03-30

ISBN

9787508681429

评分

★★★★★

标签

美食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山河小岁月》《民国太太的厨房》作者李舒全新力作,金宇澄、徐累、陈晓卿、姜鹏倾情推荐。

★《金瓶梅》是中国市井文化的宝库,饮食是打开《金瓶梅》世界的钥匙。玉液珍馐,浮世男女,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写尽《金瓶梅》的吃与“痴”。

★玉皇李子透露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王婆念叨了什么食物竟然让西门庆都脸红?潘金莲和西门庆在葡萄架下到底吃了什么?是谁用一根柴禾就炖好一个猪头?《金瓶梅》里饮食的秘密一一揭晓。

★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亲绘插图,陆智昌担纲设计,带来绝佳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食色,性也!一部《金瓶梅》,有人见世俗,有人见人情,有人见风土,有人见限制级。 对于好美食的人来说,《金瓶梅》里的吃喝最迷人。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和西门庆吃顿饭,品尝潘金莲的饺子吧!

这是一本《金瓶梅》美食文化随笔集子。作者从“吃”下手,以传说中《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和书中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李瓶儿、李娇儿、庞春梅、孟玉楼等人物为中心,以四季节令的变化为线索,细细考究与他们有关的美食,揭露这些美食的历史、蕴含的文化,重现小说成书时代晚明的真实生活景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欲望与挣扎,将这些原本虚构的人物再次丰满生动地推出来,更为亲切,更为可爱,也更为真实。

除了作者李舒细致的考究和优美的文字外,本书还配有古典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亲绘的26幅插画,与文本相映成趣,珠联璧合。

【名家评论】

胡兰成形容《金瓶梅》的人物,如阴雨天没有洗的绸缎衣裳,有浓浓的人体气味。李舒最擅长从饮食下笔,重现男女这特殊的“气味”。她展示的食物图像,是开启本书的钥匙,盘盏之间,人物的哀愁与喜乐、欲望与挣扎,全都丰腴起来、生动了起来。

——金宇澄(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金瓶梅》——“色香味”,三字对应,不仅是人欲的底色,也是美食的表征。李舒的文字信手拈来,活色生香,以“饮食”说“男女”,借“灶台”言“床笫”,人间烟火气从古代飘到今天,读来满是酸甜苦辣的现实回味。

——徐累(艺术家)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李舒读《金瓶梅》,拂去情欲,只端一席餐食上来,透过各种家常小菜与珍馐美馔的有趣考证,旁征博引,为我们构建了一幅视角独特的中国古代生活图卷。

——陈晓卿(制片人,《舌尖上的中国》导演)

做一个吃货容易,做一个有学问的吃货不容易。李舒正奋斗在成为有学问的吃货的道路上。作为欲望的两大代表,食与色皆是人性。《金瓶梅》既能破色见空,想必也是能就食说法的。且听李舒怎么说吧。

——姜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目录
引子一 宋朝乎?明朝也!
引子二 玉黄李子的玄机:兰陵笑笑生是谁的马甲
1.倒残一杯麻姑酒
2.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3.来一颗西门庆牌杨梅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学经典《金瓶梅》的又一解读方法,不是性,不是封建礼法,不是才情,不是爱……这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角度,一边还原晚明的风土,一边帮助你更深刻地认识金瓶梅里的人物——他们真的是太立体、太丰富、太多维了!
球球某些专栏型写手不要为了出书而出书,这种豆腐块文章真的发发微信公众号就够了,印成纸浪费资源。
食色,性也~
2018已读11 很有趣的一本小书,半夜读真是煎熬啊,百爪挠心一样,可是舍不得放下睡觉~以及配图竟然口味蛮重的。。。
写的挺轻松的,关键是配图真心好,戴敦邦的画工太亲切了。受不了作者发肉麻,叫小潘潘,我老觉得是在叫我同事啊!
比较喜欢
高中的时候每期看天下最后的专栏。还因此借了“金瓶梅”来读。记录一下
稍散乱,散文都是如此?以经典为依托,讲自己的故事,有些讨巧,效果却不错。
留一点白,等下次再补。 就犹如今早看《圆桌派》第五季陈晓卿所说的“好吃的菜都在3星半”,这盘饺子,味道真的不错。
立意不错,不过确实抄得太多了,和老先生的写食文章比,一是对食物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够,二是年代所限吃过见过的毕竟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