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的封面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

[美] 科尼利厄斯·瑞恩,董旻杰

出版时间

2018-06-01

ISBN

9787508684635

评分

★★★★★
书籍介绍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二卷《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蒙哥马利元帅说:它取得了90%的成功。但每一场战役,只有两种可能,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为了在1944年底前结束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因连续胜利而踌躇满志的盟军决策层,动用5500余架运输机、2596架滑翔机、8000余架战斗及轰炸机,发起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的联合攻势,将3.5万空降兵投放到德军阵地后方,去攻占那座横跨莱茵河的阿纳姆大桥……这就是代号“市场花园行动”的阿纳姆战役。它是“二战”中最大胆而又最具想象力的作战行动,却也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所蒙受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败。盟军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高达诺曼底登陆的两倍。仅英国第一空降师10000名士兵当中,就有1400人阵亡,6000人被俘,只有2300人突围成功。《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正是关于“市场花园行动”最权威的历史著作。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倾余生之力,历时7年,采访1200多人,从浩瀚如海的日记、信件、报告等资料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和细节,完整还原了这场最具戏剧性的战役从计划到失败的全过程。这是惊心动魄的搏斗,这是让人的灵魂为之震颤的战争史诗。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所面对的残酷、绝望、悲痛,所表现出的悲怆英雄主义,通过瑞恩感人至深的文字得到淋漓尽致的书写。这是战略的失败,这是执行的壮举,这是阿纳姆战役9个昼夜的历史。它将令人扼腕的悲惨败局,变成了后世永恒的记忆与教训。这场伟大的战役不可能重演,而这本传世的经典也不可能重写。在远离战场硝烟的现代商业社会,《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依然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反复回味,受用终生的好书。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也许是当下全世界最才华横溢的记者!”——1973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美国著名历史作家、新闻记者,肯尼迪总统的密友,和巴顿、艾森豪威尔以及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军事将领亦过从甚密。二战期间,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战地记者。曾随同美国第八、第九空军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亲历了诺曼底登陆,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1947年,加入《时代》周刊,定居美国;随后,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研究写作。冷战高峰时期,他为追寻历史真相,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证实了希特勒的确在柏林战役中已经死亡,并揭露了苏军在德国境内的大规模暴行。在“二战史诗三部曲”中,他关注人的命运,力图再现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时代》周刊盛赞,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战史诗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誉全球。1959年,荣获克里斯托弗奖;1962年,荣获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197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74年,他才54岁,却不幸因癌症病逝。为了纪念他在新闻和历史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美国设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奖。
目录
前言 “市场—花园”行动,1944年9月17—24日
第1部 撤退
第2部 计划
第3部 进攻
第4部 围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市场-花园”行动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一次空前惨痛的失败。书中再现了盟军高层将领的好大喜功,底层官兵的英勇无畏,战役最后结果的大反转,情节跌宕起伏堪比虚构类小说!
来自普通士兵的大量细节故事,更加凸显了这场行动的惨烈和无助。
上级好大喜功盲目乐观的赌局式计划,对情报的置若罔闻,对荷兰人的排斥,对德国人的轻视,对地形的考虑不足,43步兵师的谨慎迟缓,加上频频的恶劣天气和通讯故障,导致行动败在临门一脚,辜负了厄克特部的坚持。数天的付出和牺牲在将领们一次会晤中的轻巧决定下最终归于无形。本书最大的意义可能不在尽可能全面地还原行动的来龙去脉,而在抢救出不少源于个体回忆的鲜活细节,不至于就此泯灭在一个代号中。
德军因为傲慢在诺曼底输给盟军一招,英军又因为自大在阿纳姆让回德军一城。“肉食者”依然能挂满勋章受人尊重,但是绝望的伞兵们只能发出最后的电文“弹尽粮绝,天佑吾王”。
那时的战争真的不是精准的手术刀般的打击,说绞肉机真的不为过啊。 这要是成功了一定青史留名。但异想天开加上过度自大的轻敌,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军人往火坑里推。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都不容易...两边打得都惨烈。
“不过,长官,我认为我们可能要前往一座过于遥远的桥了。”我感到一种全面的溃败。模糊中觉得大难临头。
蒙蒂你不能跟我这么说话,我是你的上司。艾森豪威尔
蒙哥马利这仗打得非常有日本人的风范,全靠wishful thinking,连安恒新来了个装甲师也不知道就用伞兵A,整个计划几乎没有一点容错率,对手只要不给你面子就得输,昭和将校大呼知音难觅。然而盟军可以打好几场这种稀里糊涂送的战役,日本人打一场中途岛机动部队就差不多送没了,可见二战的胜负和战术战略水平的关系究竟有多大。 在西线堪称最惨烈的战役盟军一共损失了1w人,在苏德战场上类似的伤亡都够不上“战役”的名号,书中还记载了很多盟德双方部队互救伤员,给红十字会开绿灯,在一家医院救治两边伤员,谈判停火转运伤员的故事,这种“骑士精神”用书中一个德国人的话说就是“我不知道我们两个国家为什么要打起来”,也只有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职业战争才能看到这种画面,所以西方盟军才理解不了苏军在下本书里在柏林的所作所为
缺少行动开始后盟军统帅部的情况,讳言?结尾蒙哥马利对这场行动的评论实在轻飘飘。
过于专注于细节和局部,第一部持续时间不长还能坚持读完,第二部就太长了,显得拖沓。而且既然号称史诗三部曲,你倒是用点上帝视角把史诗表现出来啊。读了三分之一实在读不动了,太多的个人细节千篇一律,第三部短时间内也不打算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