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科学的诞生的封面

科学的诞生

[美]戴维·伍顿

出版时间

2018-04-22

ISBN

978750868546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禁思考,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科学的诞生》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带领我们回顾了科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揭示了科学探索中的艰辛与辉煌。它让我们明白,科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类文化、社会和哲学紧密相连。
作者简介
戴维·伍顿是约克大学年度历史教授,专注于16至18世纪的科技与文化史。他著作颇丰,包括《保罗•沙尔皮》、《坏医学》和《伽利略》等。伍顿曾参与多项学术讲座,如英国学院罗列讲座、牛津卡莱尔讲座和波士顿本尼迪克特讲座。2016年,他的作品《科学的诞生》荣获麦吉尔大学坎迪尔历史奖优秀奖。
推荐理由
《科学的诞生》通过深入剖析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科学革命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演变过程。书中不仅涵盖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的生平与贡献,还揭示了科学探索中的文化、社会和哲学背景。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史知识,也启发我们思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以及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性。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爱好者
对科学与人文关系有深入思考的人士
科研工作者
大学生及研究生。
书籍脑图
目录
引言
现代科学是于1572—1704 年被发明的。虽然在1572 年以前,存在一些我们称作“ 科学”的知识体系,但只有天文学的运作略似于现代科学。
•••••
第一章 现代思维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比你料想的要年轻得多。没有人想象得到,人类的历史可以被设想成一种进步史。然而,仅仅三个世纪后,到了18 世纪中期,进步就已经开始显得不可避免,以至于要追溯进步至以前的整个历史。17、18 世纪的科学取得的进步是此前的知识体系无法企及的。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情况呢?我们现在拥有、而古罗马人和他们的文艺复兴崇拜者不曾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击节。本身就写的是人类思想中最好看的部分,开普勒、牛顿和伽利略的引文,不用论证就散发着珠玉的光芒。论述也极好,看他对一些特定词汇比如“scientist”、“evidence”的概念史考察就能看出,他真的是历史学家,不跟“语言学转向”走一条道,认为在语言之前经验就已存在了。所以他既不能同意第一代研究科学革命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们将这种革命理解为是出于“纯粹的、不折不扣的思想,而非经验或感性知觉”,也不能同意第二代(库恩)的相对主义,因为新科学采用了新的经验检验方式。强调印刷机和天文望远镜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正是这些让新的经验可以触及,事实、假说和证据三章非常精彩。精细的分辨evidence和proof的意思并扩展到英法不同的科学传统,令人赞叹。尾注的标号和正文标号不统一是败笔。
阅读的好累
虽然讨论的是科学,但是牵涉到了语言学、宗教学、哲学等对科学的影响。高中学的关于科学的进步似乎是顺理成章,其实很多时候的进步关系到思维、意识等转变。虽然因为翻译,好多部分似懂非懂,但值得研读
本是出于工作需要,想要多了解一些科学史常识来增强课堂效果,结果发现这不是一本科学史,而是一本解构科学史的书,确切来说,是一本科学语言考据书,条分缕析,追根溯源,严谨而周密。
1.本书不算通俗,需要一定基础;2.结合作者的另一部作品Bad Medicine看,作者写作火力很足;3.译者科学史背景知识有待提高,不完全勘误:柯伊雷-柯瓦雷;《辉格史观》-《历史的辉格解释》;沙宾-谢平或夏平;托里切利奥-托里拆利;“强方案”-“强纲领”;阐释者-评注家;西德纳姆-西顿哈姆;伯纳德-贝尔纳......书不错,有条件读英文版吧
两个月前读的,印象不是太深了,有空时再翻一遍
《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p265推荐。科学不是我感兴趣的阅读主题,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让我感到易读性不强,因此从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有限,不如阅读《世界观》这类的科普书籍收获大。 对17世纪科学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选择性阅读,不建议购买。
都2018年(出版年)了还在把《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翻译成《天体运行论》。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