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的封面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

郑也夫

出版时间

2018-04-01

ISBN

9787508686844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身处其中,却未必真正了解城市的脉络和内在运作机制。《城市社会学(第三版)》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理解城市奥秘的大门。它不仅梳理了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史,还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诸如农民工、交通拥堵、住房困境等热点问题。通过这本书,我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环境,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
作者简介
郑也夫,出生于1950年的北京,祖籍不明。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从学生时代的班长到在北大荒的农工、教师,再到学术界的学者和媒体人,他的角色不断转变。他曾在北京八中、北京师范学院、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并在美国丹佛大学深造,拥有哲学和社会学双硕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多个学术机构,始终专注于社会学研究。他曾在中央电视台担任《东方之子》主持人和《实话实说》总策划,但因不满当时的学术环境,最终选择离开。郑也夫个性独特,他自认为懒散但精神洁癖,喜欢争辩,有时会坚持原则到不妥协的地步。他的生活习性中还带有自我挑战的一面,曾是中长跑爱好者,到了五十岁又开始冬泳。尽管他的身份多样,但他始终保持对社会学的热爱和独立的精神。
推荐理由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一书深入剖析了城市的本质,从历史演变到现代社会问题,涵盖了城市化、人口迁移、交通、住房、公共空间等多个关键议题。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读者理解城市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对于那些对城市化进程、社会学理论或城市规划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既是一本学术性强的教科书,也是一部启发思考的生活指南。
适合哪些人读
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专业人士
关注社会公平与公共政策的学者
希望理解并参与塑造未来城市的大学生与研究者
对于住房、交通等城市问题有切身经历的普通市民。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对我,的确是本开拓视野的社会学非“专业”书籍,本书是汇集了作者近20年前在课堂上的内容整理而来,所以阅读本书基本就像亲临作者的讲台之下,听其娓娓而谈,没有学院派的学究气,当然这也是作者作为“边缘学者”的沉没魅力。本书出版于02年,我当时还在山里玩泥巴,现今的确有诸多困惑在本书中找到了蛛丝马迹的解救之门,来年,社会学研究的书籍,也是在我未必定的书单之内,或者🤔未来跟作者说的自己活着帕克一样,重回校园……未来,谁知道呢。
还是松散了点
总得说来,略有些失望。尽管明白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课程是学生所爱,但还是不免觉得“废话”的比例有点多专业性就差了(当然作者也坦言过自己对杂学和“专业”的评价)……比如茶馆和咖啡馆那一节,很适合穿插哈贝马斯的公共圈,再辅之以奥尔登堡的第三空间,强调城市中的“空间和交流”。此外对重镇芝派城市学的介绍也比较泛泛,国内问题讨论的也不很详细。也许还因为是01年的课程集,因此非常多的角度并没有讲述到位。
同志说,生活的烦恼30%来自自己多管闲事,40%来自别人多管闲事。鲶鱼说,生活的烦恼来自虚荣和攀比。老郑说,祖先的动物世界里,只知相对,不知平均和绝对为何物,麋鹿不知道其物种的平均速度和最高速度,他只要跑过身旁伙伴,就可以逃避虎狼,这种生存逻辑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看到对农村、农民工制度化的剥削和歧视,还是触目惊心
语言挺逗挺生动。可读性比较强。当教材图一乐看看不错,总比八股文写作的教材看着有意思。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因为是课堂讲课以及学生的文集,语言非常的平实易懂,很少涉及到专业的学术语言,也比较口语化,适合像我这样水平一般的人读。文章在涉及城市时讲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步行街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之前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让我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城市与市民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读了一半,像是文献综述
挺好的书呀,作者乐于将自己上课的内容转成文字版,也愿意将自己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编撰出书,这是很好的分享态度。作者也指出来,社会学最重要是实践是观察,也的确分享了很多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城市很大,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城市里的交通,城市里的公共空间,城市里的衣食住行乐水,都是很庞大的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要想正常运作,需要制度、管理、商业化,也需要大家的自觉。支持作者所说的,中国很大,需要各种各样的大中小的行政区域去为不同的民众提供所需的生活工作休闲服务。当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城市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从相反方面思考,如果保留乡村城镇,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