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缓刑时刻的封面

缓刑时刻

[意]普里莫·莱维

出版时间

2018-12-31

ISBN

978750869350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记录集中营里奇异、边缘的缓刑时刻

在这些时刻,被压迫的身份短暂地重获它的面貌

◆假如电影《美丽人生》曾经打动你,那么这本书也将以同样方式打动你

···

【内容简介】

十五个故事,每个故事只写一个人:在集中营里坚持演奏音乐的药剂师、与莱维分享苹果和古老神话的木匠、想从集中营里送出玩偶给情人的吉卜赛人、每天为莱维带来一份汤的泥瓦匠洛伦佐……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精神或物质上帮助了莱维,使他最终得以幸存。

本书所写的不是集中营里最为悲剧性的事件或最为惨痛的经验,它捕捉的是那些奇特的、少量的缓刑时刻,在这些时刻,最坏的事尚未降临,被压抑者得到片刻喘息,短暂地重获尊严,人类精神在泥泞与卑屈中重现。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者之一。

——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

【编辑推荐】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不同于莱维以往的冷静克制的见证,这本书更像是莱维在文学上的一次尝试:诗意、浪漫,富有幽默感。它写的是野蛮黑暗的年代,人类精神的复现;也是毁灭与屈辱之下,善与希望的可能。

◆“如果你只读一位经历过大屠杀的作家,那么读莱维吧。”此次出版的莱维作品集,全面收录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莱维作品,设计精美,适心娱目,适合每一位喜爱莱维的读者收藏。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

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3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坠落身亡。

作为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莱维的文字具有一种与其他受难者不同的特质,他秉持一种化学家的冷静与节制书写记忆,同时,又如菲利普·罗斯所说,“本该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反而充满活力”。他的文字,让人们更理性地思考人性。

目录
序言
幸存者
拉帕波特的遗嘱
杂技演员
莉莉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话都没讲明白,没评论说的那么好
黑暗的房间里漏进了一束光,微弱到房间并不会因此被点亮,但光是存在的。
读到“他已经见识过这个世界了,他不喜欢,他觉得它要完蛋了。他对活着不再感兴趣”的时候竟然有些想落泪,虽然入这本本就是源于这句话。站在极端丑恶的门槛上,见到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奥斯维辛让莱维的作品直接具备伟大文学的要旨——如何在地狱里生活,如何把惨不忍睹的日子,把别人眼中末路,变成自己的日常。莱维学习了所有让自己活下去的小窍门,让他苦中作乐没有丝毫浮夸,他的每个场景,每个笑话都关于生死之间模糊的可能性。当包括小聪明在内的全部心思都用来保住性命时,实在让人分辨不出这是卑微还是伟大。
读莱维的作品,只要是关于奥斯维辛的回忆记录,哪怕是虚构的笔法也让人觉得震撼,但是读他与奥斯维辛无关的作品,科幻小说等等,就找不到这种感觉。到底是奥斯维辛成就了一位作家,还是毁掉了一个人?这是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以为两个人会一起活着或一起死去的 像双胞胎一样的 和莱维一起分享食物的 阿尔贝托终究也没能活下来
很可耻的是我的内心没有真的理解这一切确实发生了。是人类这样作恶的潜力让其余的一切都像谎言,像一个梦。。但是我就这么泰然自若地活在梦里。。。
莱维再次直面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苦难经历,将视角对准身边那些“匿名的、面目模糊的、无声的大众”。他并未刻意营造沉重压抑的氛围,也未着重刻画残酷的暴行与凄惨的苟活,反而是以舒缓平和的笔触简洁描摹出奇特而珍贵的活力感,这活力源于极端场景下并未湮灭的善良、信仰、尊严与勇气,可谓是黑暗中的微光,抚慰着人们破碎的心灵。当然,对于犹太人来讲这已算是少有的“缓刑时刻”,更多的是苦苦挣扎于生死线上的“至暗时刻”。
“我们身边的世界是颠倒的,所以一定有人使它颠倒了,因此这个人自己应该也是颠倒的。”
细微但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