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母女同游美利坚的封面

母女同游美利坚

茹志鹃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508693606

评分

★★★★★

标签

旅行

书籍介绍

茹志鹃、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文坛中鲜有的母女作家。她们在文坛具有持续且深远的影响力。她俩于一九八三年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活动,其后又到美国东西岸讲演和旅行,受到海外文化界的欢迎。她们沿途录下所见所闻所想。笔下不纯是异域风光的描绘,更多是对美国社会各种层面的体察 ,对美国华人世界特别是留学生的刻画,及与作家和文友交谊的抒描。

茹志鹃、王安忆母女此次访美,历经路程虽然一样,但由于阅历迥异,并加上年龄的差异,观念不尽相同,因此看待发生在美国的人和事,往往有不同的观感和见解,读者如作细读比较,将别饶兴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当代重量级母女作家茹志鹃、王安忆唯一合璧之作

★ 爱荷华、芝加哥、纽约、旧金山寻路美国的精神漫游

★ 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速写,浓缩进游记里的当代文学史

讲述了茹志鹃、王安忆两位老师在1983年去美国参加“爱荷华写作计划”时的见闻,其中多有他们与吴祖光、萧乾、聂华苓、陈丹青等两岸三地作家们的交游

★ 四十年荏苒时光 猛回头 鉴往知来

从文学史角度看,很少有一本书可以同时照见中国当代文学两代重要作家的心路,并且是通过母女二人在美国每天琐碎的生活记录、交游以及点滴思考而来。这样的文字贴肤贴肉,最能真实的反应作家彼时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它产生自八十年代初,文学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大变化的年代。历史的后见之明,使得书中母女两人视角的反差颇具深意。茹志鹃老师的视角会产生横向的对比,如早她们二人去爱荷华的丁玲、艾青,这些经历革命风云的作家,面对芝加哥的霓虹、沃尔玛超市里的速冻牛肉,他们表现出的焦虑与淡然、吃惊与固执,在后来人的叙述中令人动容。而王安忆作为女儿在美国的见闻,与美国以及台湾知识分子的交流,从纵向的王安忆的创作上看,前后的变化也很值得思考,后来的《乌托邦诗篇》也许可以算一个印证。

★ 茹志鹃逝世二十周年,作为对茹志娟老师逝世二十周年的一种纪念

★ 优雅皮面装帧,三十年经典珍藏

用户评论
前两月追读完方方的《武汉日记》,今天在单向空间又读了王安忆与她母亲的《美国日记》p.s.书里的日记体内容叫作这个名字也挺合适。只不过这是1983写的日记,联想到那时的国内生活,读起来分外新鲜。美国老早就是现在的样子,而我们不久之前才刚刚步入现代化生活。今年春节站在纽约帝国大厦的顶层吹夜风时,莫名心酸,心酸这近百年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血汗,撕裂贫穷与封闭的皮囊,才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的生活
因为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品,读来还是有些意思的。零星的几张照片也看出了深深的年代感,感觉原来那个时候在美的华人文人真多。两三个月异国半工半游,处处有人招待,这种体验真棒。
历经路程虽然一样,但由于阅历迥异,并加上年龄的差异,观念不尽相同,因此看待发生在美国的人和事,往往有不同的观感和见解,读者如作细读比较,将别饶兴味。
母女的书写高下立判!
在朱屺瞻艺术馆的一个女性向展览上,看到这本书。只看了开头和结尾,大概一半,没有完全看完。太直白太流水账。却是朴实的可爱。
九十年代美国游,作家日记有风流。 母女同撰起居注,国之差异亲感受。 ——那些在美国的日子:记录中的时代特色 母女同游美利坚,情深意切字绵绵。 非是文章自天成,至情至性最安恬。 —— 皮质封面,排版怪异,且进计划!
母女不同的视角写的日记,想到了异国的那些日日夜夜
挺流水账的,也不太深入深刻…不过这样的机会在当时应该挺难得的吧。
有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