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的封面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英] 西蒙·普莱斯(Simon Price),[英] 彼得·索恩曼(Peter Thonemann)

出版时间

2019-05-01

ISBN

9787508694375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增进理解的好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典欧洲,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作者简介
西蒙·普莱斯和彼得·索恩曼均为牛津大学古典史领域的学者。普莱斯教授专注于希腊罗马宗教史,是《仪式与权力》和《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等书的作者,同时参与编写《牛津古典神话与宗教词典》。索恩曼副教授则研究古代史,著有《希腊化时代》等作品,并涉猎迈安德河谷的历史地理学。两人都对古典世界有着深厚的学术贡献。
推荐理由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详细描绘了古典欧洲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时期的历史变迁,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等多个方面。作者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古典欧洲的窗口。这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掌握欧洲文明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欧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古典文明与现代社会关系的读者
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
对古希腊、古罗马等古典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以及所有渴望拓宽知识视野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企鹅欧洲史”系列中文版总序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导读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爱琴海地区,米诺斯人、迈锡尼人和特洛伊人: 约公元前1750年—前1100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详略不均,没有地图(其实英文版地图也比较简略,百度图片可以cover住这个缺点),基本上是基于考古成果和可信文本写成的书,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作者不愧是研究希腊罗马文化史大家,本书的主题,其实是“古典时代各个民族、强权对自身历史的记忆/重构”。政治史、军事争霸几乎一带而过,罗马史尤为简略。 无论什么主题,说着说着就滑向宗教、文化,读到后面几章已经腻了。 总之,本书适合对古希腊罗马史较为熟悉的读者,干货很足,可以填补一大块知识点。 但是作为cover整个古典时期的书,本书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另外,翻译扣分,有小毛病如 巡抚/庞培大帝/被神化的XXX 等表述,大错误如【拉丁姆地区的主要国家迦太基】,P298引用塔西佗《阿古利可拉》里面的内容, same heights。
非一般通史体系的面面俱到,作者聚焦于一向被视为欧洲文明起源的古希腊与古罗马两大文明,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与神话传说进行了对比批判,作者在拆解荷马史诗的层累现象比较有意思,而且在讨论神话的准确性时用语十分谨慎,并没有因考古证明而冒下判断,此点值得国内学者学习。当然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所说的探讨古典古代对于过去的记忆,寻找许多经典叙事塑造的背景,而且作者在正文书插入了许多今昔对比的片段,如黑色雅典娜、雅典卫城的重建、纳粹对斯巴达意识形态的利用、马其顿问题的产生、马基雅维利及墨索里尼对罗马资源的利用等,可以看出历史记忆在欧洲不同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地图方面,之前因为版权和出版进度的考虑,所以没有保留,以后一定改进。 本书不但像其他几卷一样有彩插,而且是现在已出企鹅欧洲史里唯一在内文里有插图的一本,包括宫殿平面图,宫殿复原图,泥板,浮雕图案,等等,这样在讲到久远年代的事时,读者就可以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从这里也能看出两位作者的用心。 企鹅欧洲史写作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学术品质与大众阅读并重,兼顾学术的严谨反思和大众读者的趣味,将学界积累的成果亲切地传达出来。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要理解古典欧洲先民的世界,就要从他们的记忆、他们对历史记忆的利用入手。因为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们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这一新史学中常见的角度,将四千年前的世界和当下的关切联系在一起。
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对自己历史的了解。这本很重视记忆和历史建构的主题,从书名可以看出来,讲的是欧洲这个观念最初形塑的过程,这也呼应了当前欧洲的身份焦虑。很大篇幅都在讲古典欧洲之前的事,开篇就是考古,线形文字B、宫殿文明,这些是古典先民记忆和历史的起点,也是后来层层叠叠历史建构的原点。利用历史、美化(或丑化或抹去)过往、定义身份,这样的事古希腊罗马人做过,我们也在做。在讲他们如何对待历史的时候,作者会穿插进一些小栏目,讲现代人怎么利用古典欧洲的历史,比如《黑色雅典娜》,墨索里尼与罗马精神,马其顿国名争议,等等。不像企鹅欧洲史后面几卷用八九百页的篇幅讲一两百年的事,这卷只用四百多页讲了两千多年的事。讲的是距现在最远的一段历史,呼应的是最当下的问题。
与我以前读过的欧洲古代史、西方古代史以及相关的古希腊古罗马历史都不太一样,较少聚焦政治发展过程,不落讲故事的窠臼,但坦言之不算好读,有些难度。第一册是呈现古典欧洲的诞生,如何叙述这种古典性呢?一是考古,二是进入到古人的认知,探讨古人如何面对神话、东方、罗马与基督教。篇幅并不长,内容很厚重,熟悉各类简史或通俗历史的读者,可能会反受其累,积累的故事、知识还不如深谙古希腊神话、文学、诗歌以及人类学、考古学有用。所以,我猜测这本书并不会很讨喜。
没有地图读来有时常觉不便,脉络倒显清晰。
考古学为基础的古代历史书写(物质基础),以反思史学/史学史的态度对待当时的传说和观念(意识形态)重写整个欧洲及其互动范围的历史。不再遵循传统聚光灯下“古希腊-希腊化-古罗马”的狭窄线条,把古典世界扎实地重新植入那个过去的世界…简洁,用这么小的篇幅处理这么大的跨度,但是经纬明确,不会让人读完有迷失的感觉(比如SPQR)。中信还有有声书,一边1.25倍有声书,一边看。
不适合小白,读这本书之前最好有一些欧洲历史的背景知识,特别是古希腊和罗马的背景知识,而且这本书算是个通史类的图书,对于很多历史事件都一笔带过了,没有特别多的细节描写。及格分
这本书对希腊到罗马时代的欧洲世界做了比较基本都描述,主要着眼于经济、文化、宗教、外交等。但是,本书不适合作为毫无基础的人入门兴趣读物,历史知识的缺乏读起来回十分痛苦,或许作者预想的读者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22-19] 这本书确实不太好看, 不太好看懂, 挺生涩的. 一是没有图片, 没有地图概念, 要自己看地图, 搜地图. 二是仿佛在交谈着说这个历史, 但是很多背景知识我不知道.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我了解历史. 看了一周都没看完.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