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专家之死的封面

专家之死

[美] 汤姆·尼科尔斯

出版时间

2019-03-20

ISBN

9787508696904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面对着越来越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人们在自恋的和误导性的知识平等主义立场上对任何事件信口开河。今天,所有的人通过WebMD(美国健康医疗服务网站)和维基百科都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每个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拥有和医生、外交官一样的知识。所有的声音,即使是最荒谬的,也要求被平等地考虑,而对立的态度则被认为是精英主义。

本书作者指出,反对专家运动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网络的开放性,高等教育中的“顾客至上”思维,以及新闻产业的娱乐化。诡异的是,信息的民主传播,而非受教育大众的培养,反而开始产生一批一知半解的、愤怒的公民,他们公开指责智识的完善。这与美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思潮不谋而合。

作者认为,当今抵制专业知识和学习的现象,使普通民众相信没有人比别人懂得更多,这使民主机构面临堕落为民粹主义(平民主义)或技术专家治国的危险,而最糟糕的是二者的结合。2017年美国大选后,这一局势变得更加恶劣。

本书为西方民主在信息时代能否稳固和长存敲响了警钟。

----------------------

【编辑推荐】

1. 一位专家写给其他专家和非专家的话

尼科尔斯曾任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美国参议院前助理,也是纽约卡耐基委员会高级伦理和国际事务顾问、波士顿大学国际史学委员会委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其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并举的专家生平中,他对专家的长处和弊端,以及反对专家的呼声,都了若指掌,并在本书中结合实际案例,做出了生动、风趣的描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剖判:专家固然有所不知,但普通人绝非无所不知。

2. 在知识大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聊聊专家和专业知识为什么是必需的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社会的“大数据”至上和数字媒体的“人性化”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代社会的人们似乎个个都是“高知”。但是,未经鉴别的网络信息与真正的知识能否等同?高等教育文凭与理性思考能力是否一致?在一种自大、自恋、自我中心的盲目狂妄中,人们拒绝专业知识的获取,拒绝理性判断和行为能力的提升;在一种反智主义和平民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心态中,社会面临着涣散和分崩离析的严重危机。尼科尔斯的忠告是:专家依然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能力——这是健康社会运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提。

3. 对自欺欺人的“反智主义”传统的辛辣批评:再接再厉的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大PK

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反智主义”传统,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这一概念,并分析了其渊源和影响。《专家之死》拓展了对“反智主义”这一主题的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阐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所谓知识精英和平民大众的对立,无论在生活还是政治层面,都需要被辩证看待,不能盲目地是此非彼。

4. 国外专家、媒体郑重推荐

★乔治城大学教授罗伯特·伯利赞为“一本睿智、及时而又新颖的书,树立了运用理智和理性的典范”。

★《纽约时报》评论“一部及时而有益的书,提供了一种总体观念”。

★《科克斯书评》评论“对于日益紧迫问题的一种锐利剖析”。

5. “见识丛书”系列,精美装帧,个性化设计

封面字体完美呈现了在网络虚拟化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专家如何“被宣判”死亡,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目录
序 i
引 言 专家之死 001
第一章 专家与平民 015
第二章 沟通这件事,怎么就变得如此累心 045
第三章 高等教育:顾客永远是对的 07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当我看到崔永元身后竟然站着这么多支持的大学生时,真的是背脊发凉。政治学书籍看的越多,越是关乎民主的议题,越是让我惧怕这个政治理念。现在全球都渐渐趋近于一种人民至上的民粹主张,就算是在天朝也是如此。素质水平达不到的地方,谈何以p民治国呢?我听到陌生的长辈或者社会人士对我称呼最多的就是一句“高材生,这个你肯定懂”。充满蔑视的话语里,透露出普通人的反智,也侧面映射出大学生实际的无能但狂妄。现在正发生的运动也是非常弱智的事情,他们以为他们懂,但实际上也是屁都不动,单纯为反抗而反抗。不建立在理性和理解的立场上,violence only begets violence. 有的时候我甚至在想,也许正是所谓的自由纵容了人性本恶,让无法自己、兽性毕露的多数暴政并扼杀了难得开化的少数。
书中的内容虽然是描写美国社会,但何尝不是现今很多国家的缩影,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智商不比任何人低,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证实性偏见"布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认为人人应该享受到一切的平等对待。无知的自满很容易使人拒绝一切反对观点和真理,只选择接受和自己一样立场的人和物。
三星半,不仅仅是专家之死,里面的很多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杠精”的存在。对于专家不再权威,书里也有些有意思的解释,比如证实性偏差,教育的下沉,媒体的无奈,专家本身的错误等。
“专家之死”的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是复杂的,作者有勇气探讨值得鼓励,但本书未尝不是“反智主义”下讨巧的产物。 ❶这个问题在评价“牛津通识系列”时已经提出过,即“当有了Wikipedia和类似于此的其他网站,当我们获取知识更为快捷、全面时,一本夹杂着作者私人情感与倾向的科普读物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尽管作者在书中批评了Wikipedia的不全面和性别化,但作者并没有给出取代搜索引擎的可行性建议。 ❷教育沦为中高产的投资项目、完全产业化是一种在现阶段无法遏制、无法解决的现象,教育资源分配的背后实际上是各阶层的博弈。可能改变,但恐怕既得利益者并不希望改变。 ❸偏见愈偏见,对于作者想要抨击的那部分人,他们是不会阅读本书的,本书除了骗和作者一样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的稿费,对改善整体大环境毫无用处。
写得很中肯,越是无知的人越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和《最愚蠢的一代》搭配食用,你会发现,不恰当地使用互联网会使我们变蠢!!!建议:多读书,少上网。
很真实了,精英主义永不为奴。。
「我和你一样好 是毁灭民主社会的有效手段」
不要被作者带“歪”了,作者观点并不激进,激进的可能是你自己
有点像辩论赛、演讲的风格:大谈美国人以无知为荣、将无知视为一种美德,拒绝专家意见,以此维护新的独立宣言。但同时又说专家很多时候错了,民主堕落为民粹主义(平民主义)。第三章关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批判,写的挺好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