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爱欲之死的封面

爱欲之死

[德] 韩炳哲

出版时间

2019-03-01

ISBN

9787508697086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目录
序 重塑爱欲 阿兰·巴迪欧 1
忧郁症 11
承认“无能为力” 23
徒劳的生命 35
色 情 5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爱,诞生于对他者的肯定,对自我的拒绝,和向死而生。而新自由主义的无差异世界,使爱欲死亡,可以消费的套路化的色情大行其道。本书的特别之处,是对几部电影的另类解读,尤其是《忧郁症》。
So radical....可能我已经“现代”得无药可救了。无法承认其他人是无法被个人征服的疆土,无法承认爱可能是徒劳无功的,不愿意他者破坏自己生活的结构因为我的结构已经非常地脆弱。Perhaps I will never have that kind of intimacy I long for .
最近越来越觉得,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重新反刍文学哲学的世代。正如打一副牌,每个人的牌技和套路已经相当熟练的情况下,如何打出乐趣?这是哲学和文学的范畴。我们当前面临的每种问题,都可回溯,也需警醒。韩炳哲的长处在于,可以用最平实的语言建构起一幅幅游走在电影、文学、绘画、哲学长廊之间的连环画。每一幅连环画必有一个时兴的命题,讲的却其实是过去的故事。
小薄一本,好看。苟活经济与疲怠社会下多活死人,爱欲的消亡伴随着性与色情的不断复制与叠加,对几种“价值”的区别很本雅明。作者认为,当下的爱情并非一种“双人舞”,而只是一种自恋投射于对象后的原路返回,是对自恋的巩固而非瓦解,是对绝对他者闯入的禁令,当下的碎片化与供人消费的性是缺失人格(Person)的,就像我以往所讽刺的那样,把自己明码标价置于市场交换的逻辑,看上去倒是实在,但也就是期望获得一个等价品,而与记忆、历史、认同、情感经验扯不上什么深层联系。作者还认为,爱是一种毁灭式的幸福与灾难辩证法,而苟活经济的运作逻辑是徒劳的劳动,它不接纳消极性的爱,只复制宣传“积极”的成品投放于市场,用清晰的图像化呈现来扼制爱欲原生的想象力(参见福楼拜的包法利),大众才可消费。没有闭环、绝对崇高的忠诚介入永恒。
为什么我和蜂蜜柠檬蛋糕的那点事情,要被韩炳哲先生拿到全世界去说..
虽然充斥着很多文史哲的黑话,读着还算轻松,不管作者所做的断言我是否认可,都激起了我对于我现状的反思: 是否自我太膨胀以致于将自己封闭在“自我”中,忽视了他者的存在,对他者不再感兴趣
睡前翻开《爱欲之死》,没忍住一口气读完了。韩炳哲的书早就躺在我的书单里了,没想到在看《倦怠社会》和《在群中》之前竟然先看完了似乎不太有名也不太有学术价值的《爱欲之死》。不过也正因为它不那么重要,因此读它也不那么功利。我们可能会想爱是什么,欲望与性又是什么。爱与欲并非二元对立,爱欲本身才是单数性质的他者。可能读完之后你仍把握不住爱,也搞不清性与爱欲何时被剥离。但哲学的魅力就在于,你甚至不需要认同他的观点,他只是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至于从窗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风景,总是由你自己决定。
挺好看的,比较符合我的认知水平
消除自我才能获得的、纯粹的爱,对于今天的人而言或许过于昂贵了。“女性化”的、“被驯化”的“不存在超越性”的爱至少对目前的我而言已经足够。色情与想象力的部分带来很多启发,情欲需要秘密,边界,想象力及他者
爱欲激发一种自愿的忘我和自我牺牲,爱欲带来情绪的波动和自我的再发现,能够充满激情,哪怕苦痛,也是命运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