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历史性的体制的封面

历史性的体制

[法]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出版时间

2020-03-01

ISBN

978750869917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被视为结构主义没落之后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和“新史学”的代表作,确立了阿赫托戈在学界的地位。历史性的体制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衔接关系;方式。本书强调社会现实与历史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从时间观念入手,衔接古代和现当代历史,论述了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性的体制,填补了结构主义没落之后的学术理论真空,历史学的研究重新回到对人和精神世界的关注。阿赫托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时刻阐述不同历史性的体制,而不是说教式的全景分析,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如“历史性的制式”“当下主义”等都在学术界和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且已辐射到当前其他学科的理论探讨中。除了对法国史学传统的继承,本书还多有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史学的借鉴,不仅为中国知识界和关注西方思想动态的读者介绍欧洲前沿的学术理论,关于时间观念的思考也可引起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反思。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新史学”代表人物。1946年生,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荣休教授,任古代与现代历史编撰学教席,同时也是路易·谢赫耐古代社会比较研究中心和历史研究中心(CRH)的成员、历史学术期刊《年鉴》杂志的十五人学术委员会成员。1997年,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成为历史学家协会的六十名初始成员之一。 阿赫托戈深受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和德国史学家莱因哈特·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的影响。他始终关心的问题包括:关于文化边界和他者的思考、时间和时间观念的流变、古代史和对古代历史的使用。他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常常是跳跃式的,从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而是在时空中穿梭和捕捉流变。其主要作品有《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出发去希腊》《希罗多德的镜子》《灯塔工的值班室》《古代人,现代人,野蛮人》《尤利西斯的记忆:古希腊的边界叙事》《历史的显现》等。
目录
新版序言
导言
时间的秩序 I
第一章 历史之岛
第二章 尤利西斯和奥古斯丁:从眼泪到沉思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regime翻译成体制真的是很歧义,不如“机制”。
对人类学和西方古典文化的隔膜,加之阿赫托戈的跳跃性,使得阅读体验大大降低。法国语境下的当下主义在中国似乎并未到来。此刻更像是处在现代时间体制与当下主义的缺口期。
很难归类的一本书。乍看像是史学史,但史学著作也只是分析对象,真正讨论的重心是基于时间经验的一种对待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态度,既重史学脉络,也有社会结构的分析,还有对当下(尤其是对“遗产”和“未来”)的思考,最终不如说它更接近于哲学。作者原本研究的是古希腊史,但本书视野开阔,揭示了社会更基本层面的意识形态,对诸多领域都可以有所启发,堪称通人,可能也就法国的社会文化下才会涌现这样风格的作品。
感觉年鉴新史学派有点腐败啊…当下主义不是对当下的恨;当下主义包含的主要是“不稳定劳动阶层”,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当下主义是对抗未来主义的一个概念。———当下成了偶然和脆弱的奴隶。
真喜欢这种打破时空和学科界限的壁垒、走向更大的视野并提出了真问题的研究
没有法国史、历史学、人类学等知识背景的我很难get the point……
大概两年前,谢老师说要开读书课,推荐我们读一下这本书和《民族的重建》,当时买了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实在碎片的厉害,根本看不明白,今天终于认真读过。 第四章《历史,记忆,当下》金句尤多,复杂而庞大的档案馆技艺、宏伟壮观的博物馆文明(所谓的“被展示的文化”)看似怀古,实则立足当下,这些场所共同构成了无往无来的世界,毕竟过去已被重现,未来正在打造,一切都是现在。 现代性对个体时间感受的变革并不算是新鲜话题,但本书著者以发散式的散文笔法反思多种时间经验,对中国史的研究未尝没有启发作用。 译者是国内法国史前沿学者,译文精审斟酌,无可挑剔,可惜本书著者写作实在太散漫了,广征博引,读半天也抓不住要点,心累。
突然就通过当下的视域制造了1951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的意义
对历史书写与时间感之关系的思考。奈何我对时间总是不太敏感,看任何谈论时间的东西似乎都是雾里看花。看了个大概。总算可以对多年的“想读”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