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的封面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汪朝光

出版时间

2010-02-01

ISBN

9787509713082

评分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纠葛及国民党的因应
第一章 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抗战胜利不期而至,国民政府的因应有得有失。得为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势下掌控局面,重建收复区统治,并获取大量物质资源;失为接收缺乏周密规划,为官吏贪渎大开方便之门,若干私心自用的政策广受社会舆论批评,从而使其本因胜利而得来不易的声望忽由高峰而低谷。
第二章 战与和的变奏
国共两党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由于并未解决军队和地盘的根本问题,仍然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其后,由于军事较量的相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共实现停战,召开政协。但是,停战缺少内在动因,国共的妥协只是时的“迂回”,并不妨碍各自实现其基本方针的决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论文结集,中等偏上之作。可与邓、杨之作对比阅读。
把这本书和邓野的《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合起来读,大概你就知道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了。
亮点在对国共东北争夺的描述,并且多将目光放在国民党的对苏对共交涉上面。除此之外还叙述了鲜为人知的中共在旅大与苏联的矛盾。
太琐屑了一些
新材料不多,龙云、中间党派等篇目都无甚新意,军调处一章用力较深。看得出作者试图致力于经济史研究,但毕竟隔行隔山。中纺公司一条倒是点破了“官僚资本”实属党产,反无可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是一本各种区隔很大的题围绕在45-49内战史大题下强凑的论文集,所以自然缺了统摄的观点。而具体到每一篇,也是纪录与说明居多,分析不多或者说居于水下。所以作者担纲《中国近代通史》的撰写工作是绰绰有余的,但也仅止步于斯。
官方正统观点。国民党的失败在于派系斗争之激烈、军事指挥之无能、一党训政之独裁、土地改革之失败、经济市场之混乱,使之不能不联想到共党组织纪律之严明、军事指挥之卓越、政治协商之“民主”、土地改革之“成功”、计划经济之“秩序”。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脱离了自由、民主、人权之后,极左的结果是所谓“领袖”的绝对权力,是党指挥枪的直对人民,是中间党派的无尽审查和羞辱,是喷气式飞机的迫害,是夹边沟,是“三年自然灾害”,是阶级斗争,是破四旧,是抄家,是武斗,是上山下乡,是“精神污染”。 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多失望,就对共产党多向往,就对新中国多绝望。 左派的《文汇报》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反应,真是莫大的讽刺,以致于你都不太分辨,这是作者的歌颂还是黑色的反讽?
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剖析了国共之间的矛盾与对抗已经国民党内部的问题
历史命运无非是在历史活动中的个人和集体无意识或有意识的集合行为所创造的结果,或亦可谓历史之“势”也。
优秀论文集,充分的史料收集和语言功底,总结提升偏弱。国民党的危机因应 :国民党内对其执政地位的危机感确已达到空前的程度,而各种批评和建议听起来亦不无道理,甚而颇具创意;但国民党多年垄断执政权力的惯性与定势,已经使其上下、内外、党政隔膜,深具惰性,失去了创新精神,以至于所有批评建议都一如既往的如过眼云烟,烟消云散。坐而论道的过程中失去了长久执政的民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