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存在研究(套装共2册)》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从西方哲学中的“迈农迷津”之穿越、东方哲学的有无之辩、非存在的多维审视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非存在研究(套装共2册)》上篇西方哲学中的“迈农迷津”之穿越,则系统阐述了前迈农主义、迈农的对象理论及其“本体论迷津”、非存在对象的“新大陆”、主流之声与非存在论的边缘化、迈农主义的“非存在论”阐释与本体论转向、非存在研究中的实在论倾向、迈农主义的“标准”阐释、迈农主义的“非标准”阐释、迈农主义阐释的实存论倾向、迈农主义与虚构哲学等内容。中篇东方哲学的有无之辩,则系统阐述了中国哲学的有无之辩、印度古代哲学—宗教的非存在探究、佛教有无之辩的解释学问题与佛教的空无论、大乘空宗的空无辨正、瑜伽行派的“最胜空性胜解”等内容。下篇非存在的多维审视,则系统阐述与分析了非存在研究的语言哲学维度、非存在与意向性、非存在与本体论、面向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存在与科学、非存在与人生哲学等内容。
高新民,1957年3月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灵与认知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心灵哲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史和人生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翻译出版了《心灵哲学》和《西利斯》等五部译著,有《意向性理论的当代发展》《心灵的解构》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等六部专著,其中《现代西方心灵哲学》一书获“金岳霖学术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汪波,(1966—),湖北大悟人,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佛教和心灵哲学,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非存在和心灵哲学方面的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