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海洋帝国的封面

海洋帝国

[英] 罗杰·克劳利

出版时间

2014-06-01

ISBN

978750974420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海洋帝国

从马耳他到勒班陀,夺取世界的中心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图书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在整个欧洲史中,没有任何故事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世界争夺地中海的较量更令人热血沸腾……本书是讲述这个故事的翘楚之作。

——《华尔街日报》

克劳利的洞见极其精妙,描写波澜起伏。很少有一本书能如此鞭策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历史的评判。克劳利的《海洋帝国》是关于一个被人低估、常被忽视的主题的诚实记载,是一本罕见的奇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大手笔!准确捕捉了争夺世界中心的激烈斗争的宗教狂热、残暴和大浩劫。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海洋帝国》确立了克劳利地中海历史大师的地位……他渊博而引人入胜地描绘了奥斯曼海盗和十字军航海家,他对这些人的理解就像他们对海潮的精通一样。

——《文学评论》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第一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系列为了权势和生存而战斗的海盗、十字军武士和宗教战士。《海洋帝国》是一个色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当代的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背景。

目录
目录
插图一览表
序言:托勒密的地图
第一部 凯撒们:海上角逐,1521—1558年
1. 苏丹驾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巧用各种具有渲染性又不失依据的切入点,将读者重新带回到5个世纪前,那一篇篇的"史诗"之中.一轮轮的从兴奋、踌躇最后到无奈、绝望.可读性极强,但每天只能读一部分,因为不知为何每读完一个篇章,总会有种难言的心力交瘁,让我无力继续翻阅.或许诚如作者所言,暴力是个恶性循环.全篇又是对此的注脚,而我又太脆弱、敏感吧.P.S.完美的军事史著作,送给自己的长假礼物.
2016已读31:写得太精彩了!!!与第一部《1453》相比,终于让我感受到了“比小说写得更精彩的历史”是什么意思。如果说1453唯一的败笔就是惨遭剧透的话,阅读本书马耳他战役与勒班陀战役的充满了紧张刺激悬疑感,最后的结局和英雄的没落亦让人唏嘘。还有不得不说罗杰·克劳利文笔实在太好了(还有译者的功劳),整个阅读过程都是享受。强烈推荐し(°▽°)ノ
大航海时代4地中海战场即视感 对于16世纪的人而言地中海就象征着世界的霸权中心 彼时的欧洲之盾还不是维也纳 而是马耳他 基督教世界内部的分裂给了奥斯曼帝国趁虚而入的机会 而欧洲内部的互不信任 猜忌也成为近代以来内耗纷争的原因;这种书姑且就当历史小说来读吧 书中对16世纪的攻城战 海战描写的地方十分详尽 也展示了早期火器时代火药的威力;说个题外话 土鸡当年没能正面拿下欧洲 而如今通过子宫渗透 难道不是这数个世纪以来两个文明斗争的延续?只不过后者更“温和”一些罢了;总的来看斗争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只要存在不同的文明集团人类世界便永远不会有和平 况且同一集团内部都会因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大打出手 更别妄谈与陌生文明达成一致和谐共存了
这本比较流水账,像P414那样的精彩论述不多:罗得岛战役——海雷丁.巴巴罗萨,桨帆船与奴隶——马耳他攻防战——勒班陀战役(归根结底还是威尼斯的新式武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双方主帅都有赌性)。从希腊对决波斯的萨拉米斯海战到神圣同盟对抗奥斯曼帝国,东西方的两次决定性碰撞都以西方世界的胜利告终,这是否说明多系统竞合比单系统运行更具有优越性呢,就像P355堂加西亚建议堂胡安切勿将所有舰船组成一个编队那样(不太贴切的例子)。
罗德岛、马耳他和勒班陀三场战役描写得绘声绘色,以前对于海战的理解多少仅限于火炮齐射、木屑横飞的壮烈和与风浪博弈的矫健果敢。此书除了对以上更深刻细致的描写之外,还让人了解到海战背后各个层面隐晦而复杂的博弈,以及桨手和划桨奴隶不为人知的悲惨命运。
勒班陀战场上居然有塞万提斯
土耳其角度的援引很少,能明显感受到描写欧洲视角时增加大量感性描写,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视角。不过算是不错的历史科普读物
每次看老爷子写的书都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历史非虚构写作的天花板莫过于此了吧!16世纪奥斯曼的海上扩张遵循着两条线,一个战场在地中海,另一个战场在印度洋,地中海的战场以罗德岛战役开始,以1580s与西班牙的合约结束,两大帝国沿着那不勒斯-西西里-墨西拿海峡-马耳他-突尼斯平分地中海。这是一场由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共同驱使的战争,此外,北非因为两大帝国对地中海的争夺而重新获得了重要性。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没有赢家,反而加速旧航路的衰落,阻碍了奥斯曼的探索视野。强敌环伺地中海世界根本没有政治真空,奥斯曼探索新世界的唯一通道在南方的印度洋,可惜同样因为距离遥远重视不足,再加上陷入了与葡萄牙的军备竞赛,两败俱伤,最终放弃了探索新世界的窗口,留下的权力真空为后来的荷兰与英国所填补。这与地中海的结局何其相似?
身临其境 写作手法满分
“但世界霸权早已转移到了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