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封面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出版时间

2013-06-30

ISBN

978750974798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一书研究工作的继续,论证了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把经济和物质安全放在第一位)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优先目标(强调自我表现和生活质量)逐渐转变这一宏大主题。本书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及政治转变这三者在时间上的复杂关系,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并且会对政治生活带来何种影响。英格尔哈特指出,现代化的进程与工业社会的进步使得民主政治越发可能。它带来了文化转型,也就是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使得民众愈发渴求民主制度并在民主制度建立时予以支持。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从事研究当代社会的文化转变长达30年之久,而这本最新著作代表了他在该领域中的又一创新性突破。没有几个学者能像英格尔哈特一样,如此娴熟地将历史转变的广博视野与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结合在一起,描绘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内在联系的世界变迁。”

——《让民主运作起来》的作者 罗伯特•普特南

“为了评估政治和经济变迁的理论,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在这本新书的分析中采用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政治价值观和倾向数据。英格尔哈特版本的现代化理论很易于理解(而且经过了精妙的重新诠释),与其前期著作的做法一样,他旁征博引了诸多评论家的评述。但是,他所提供的依据与文化发展的逻辑丝丝入扣,这一点即便是最严苛的评论家也无法忽视。”

——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 赫伯特•基奇特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执教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当代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大师级人物,由于其在政治文化研究上的杰出贡献,成为少数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的社会科学学者之一。他提出的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和代际文化转变等重要概念及理论为当代政治文化研究最有份量的成果之一。他主持的世界价值观念调查项目提供了目前唯一一个研究范围覆盖约世界上90%人口的民众价值观数据库。2011年,与皮帕诺•里斯共同获得政治学最杰出贡献奖——约翰•斯凯特政治学奖。

代表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现代化、文化变迁与民主》《国际化传媒:全球化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目录
第一章 价值体系:政治和经济的主观层面
第二章 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的转变
第三章 个国家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第四章 测量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第五章 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1970~1994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研究方法+预测能力💯
虽然封底脏皱,但是,扉页有作者亲笔签名!较之《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经验调查更全面,理论阐述更成熟,但确实本身无甚高论,只是长于操作化验证。章一、二、三、十一较集中。两本书的翻译都很不错,编校上英文不少错误。需要注意的是,调查数据已经是1990年的。
作者力图弥合马克思与韦伯的局限,提出后物质主义这一概念,以实证主义姿态阐述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联。大开大阖之处肯定有不妥之处,但这种比较性的宏大研究还是很有启发的。
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观理解视角…但感觉书可以写得更清晰一些(所以评论区某个评论是有道理的:此本书说明了如何把两句话写成四五百页)
一句话写成一本书,也是人才。
观点很简单,论据很有力。
高情商:论证全面细致 低情商:感觉一直在重复和修正细节观点。整本书在理论创新上感觉建树并不大,但是确实能看出作者在进行这么一项大工程时不断精益求精的努力。很多方法上的处理或可参照。
大意是经济发展会导致观念的转变,但我并不觉得他是经济决定论,也不觉得是西方中心论:因为观念具体往哪个方向发展,又和原来的文化基础有关系。他提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不仅仅是指定什么行为是得到允许的,而且还指定在特定的场景之中,什么行为是可以被想象的。所以观念、文化、价值观具体转化成什么样子,应该是经济和文化的混合作用结果。他的观点之所以看起来还是有“现代化=西方化”的思想(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看起来好像就是西方价值观),大概是因为写作时也没有看到其他现代化后的成功存续、流行的价值观吧,毕竟满足匮乏假设的国家可能也就北欧那么几个。再过几十年,如果其他国家有机会发展起来,也许能看到更多元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有没有人发现中文版序里面的图是错的………
梗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会逐渐从物质主义价值观(注重经济发展和世俗理性权威)转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注重自我价值自我表现和幸福生活),这也会对政治发展产生影响。这个结论英大师写了500多页,牛逼。不愧是搞实证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