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野蛮大陆的封面

野蛮大陆

[英] 基思·罗威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

978750977277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佳畅销书

荣获英国笔会/赫塞尔-提尔曼历史图书奖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刻骨痛心。动人心弦、落笔审慎、荡气回肠。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描绘了一片在物质上、道德上因为残忍屠戮而变得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形象生动而笔调冷峻。这部杰出著作,为这片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大陆,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令人胆寒的画面。

——伊恩•克肖

精彩绝伦。才华横溢的构思,一丝不苟的研究……呈现出天才般的历史叙事。

——BBC历史频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目录
插图目录
地图目录
序言
地名说明
第一部 战争遗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想说:一,今天所有鼓吹战争的都是傻逼;二,要想了解今天的欧洲,就必须去理解她的起初,也就是二战和二战结束后的那几年;三,谨慎看待各方的统计数字,经历过二战的国家在今天都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所以他们对数据疯狂造假;四,今天各种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再度抬头的情况下,所有人应该回首二战;五,尽管西方的制度明显要优于苏联,但双方在战后推行各自制度时采取的手段一样不堪。最后,战争是摧毁人类所有文明的绞肉机,一旦这部机器开动,一切和高贵有关的东西都将荡然无存。
洪水过后,波浪依旧滔天,或者可以拿洪水视作内涝个一个起始点
停战不是结束,而是新恐怖的开始。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触目惊心,无比心塞。他人就是地狱。战争让人性的底线一再沦丧,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暴力”这头野兽放出闸口。今年触动最大的两本书,另一本是平克的善良天使,恰恰从不同侧面说明人性善恶挣扎。对理解东欧、希腊、中东局势亦有帮助。
某些可怕的罪行是以正确、正义的名义犯下的,但实际是由不宽容造成的。多少了解了东欧诸国波罗的海三国与苏俄的恩怨,及巴尔干半岛国家的民族仇恨。结尾作者抛开民族仇恨正视历史的观念挺赞同的,应该让更多的人来看一看
精彩绝伦,但也怵目惊心,不愧是甲骨文系列史著中评分最高的书籍之一。对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历史印象完全是颠覆性的改观,书中的每一页几乎都浸染着血痕。二战结束的1945年远不是“零年”,也绝不只是马歇尔计划和重建,还有饥饿、嗜血、复仇、清洗、内战、种族纯化……
二战后社会研究特别是战争创伤
前半部确实细致入微的,较为客观的(最起码让人觉得是客观)写出了战后的残酷,后半部分意识形态愈发占了上风,大概率是我水平不足,难以接受和准确评判作者的思想,待有机会重读再来评价
战后史不是战争史中寥寥几句的注脚,它是这个星球上所有冲突的常态。本书是极好战后史通识作品
用一个新的视角看战争
1.二战后每个种族群体都在争夺扮演受害者的话语权。统计数字最常被用于政治目的,通过夸大敌对民族的罪行来转移别人对本民族罪行的关注。 2.复仇的实现建立在施害者与受害者角色完全逆转之上,二战后没有谁是纯粹的受害者。 3.在欧洲大陆,法西斯党和共产党都犯下无数暴行,都遭到残酷镇压,无论选择这两种极端信仰之间的任何政治理念,都难以逃避镇压。 4.战后欧洲共产党的行为... 5.罗马尼亚政府在1945年土改中没收地主土地,将其分配给贫苦农民;政权稳定后,于1949年再将其无偿国有化收回并建立集体农庄,却导致农作物播种收成异常,继而发生严重粮食短缺。 资料和数据非常详实,但作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存在美化英国、淡化美国之嫌,阶级斗争单写共产党的行为,冷战部分也几乎没提西欧。 @2021-02-27 1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