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隐形军队的封面

隐形军队

[美] 马克斯·布特

出版时间

2016-03-31

ISBN

9787509776230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隐形军队》是一本记录了近五千年“非传统”军事冲突历史的著作,畅销书作家及军事历史研究者马克斯•布特在书中追溯了游击战争和恐怖主义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现代的历史。作者认为,从古典世界首次出现反抗强权——从亚历山大大帝到罗马帝国——的反叛势力出现开始,人们就发现游击武装比正规 军更难对付。

无论是来自波斯高原的毁灭了美索不达米亚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个帝国的游牧民族,还是推动了罗马帝国毁灭的冷酷无情的匈人,古人的无数经历无不证明了这一观点。而在现代方面,布特认为,虽然属于国家的强力军队越来越多,但游击武装和恐怖组织所掀起的战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还介绍了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开风气之先,利用宣传武器来击败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后世的许多反抗分子(包括恐怖分子)也把这种手段用到了美国身上。在二十世纪,公众舆论的力量以及游击武装对公众形象的重视,几乎超过了人的因素,使得游击战和反游击战双方的斗争变得更为多元化。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游击战领导人和反游击战领导人,使得游击战的历史更加精彩纷呈。

本书引领读者穿行于历史之间,同时将二十一世纪游击战和恐怖主义可能带来的挑战融入其间,可以说是非常规战争领域的一本关键性专著,被认为“是一本无论学者、军人和政府官员还是感兴趣的读者都必读的好书”。

本书构思大气磅礴、缜密严谨同时又不拘一格。马克斯•布特撰写的《隐形军队》是一部非常重要且引人关注的著作,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展战争行动的。

——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普利策奖得主,《破晓的军队》作者

马克斯•布特以严谨的态度和无尽的激情,撰写了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战争史上绵延不绝又无可回避的挑战:游击战争。

——乔恩•米查姆(Jon Meacham),普利策奖得主,《美国雄狮》作者

天才而富有洞察力的马克斯•布特在本书中讲述了关于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这是一本严肃的、令人警醒的史诗般著作,无论军事历史爱好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应该读读。

——云力(Jay Winik),《一八六五年四月》作者

引人入胜……一本出色且颇具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里面满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作者简介

马克斯•布特(Max Boot),杰出的美国军事史学家和外交政策分析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家安全研究方面的珍妮•J.柯克帕特里克高级研究员。他是《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和其他诸多媒体的撰稿人,著有The Savage Wars of Peace和War Made New,现居于纽约。

译者简介

赵国星,1985年生于北京,现从事出版工作,对军事历史研究与翻译有一定涉猎,主要方向为战役史、装备史和军人回忆录。译有《巨人的碰撞》(合译)、《勒热夫绞肉机》等,亦曾在《兵器》等军事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新浪微博:二手翻译小熊猫

张金勇,1986年生于湖南醴陵,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出版社编辑。

目录
引子:巴格达巡逻队,公元2007年4月9日
第一章 蛮族兵临城下:游击战争的起源
1. 伯和仑伏击
罗马军队vs. 犹太人,公元66年
2. 古典时代的战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旗下的布特的书,写得还是很有诚意,尽管作者偶尔会试图洗白美国多年来在中东政策上的错误,例如多次重申“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美国曾经直接资助过现在已经名声大振的恐怖组织”,但是作者还是头脑清新地认为美国的两面政策确实是问题,至少是他们这帮“所谓自由主义”国家的道德瑕疵。但是字里行间作者依旧应该是认同“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政策原则的。正本图书从古至今,列举并详细说明了游击战争重要性以及局限性。没耐心看全书的童鞋,可以直接看最后一章,作者把全书观点以及有关游击战争的所有个人结论都逐条列在其中。该书应该是军事院校学生必读。推荐。以上。
一本挺好的书,捅了喷子们的马蜂窝。管你看没看,买不买,先黑了再说,呵呵,怪不得豆瓣越来越不行,从这就能看到豆瓣最恶劣的一面。
简述了五千年来的游击战,酣畅淋漓。民族主义是武装游击战的思想武器,游击战要配合正规战才能获得成功,恐怖分子也是游击队员,人口中心反游击战理论。写得不好的地方,为尊者讳,充斥着对彼得雷乌斯的肉麻的吹捧。
讲真,,打三星主要是因为只有豆瓣卖,而且还卖这么高的价格。本来很想看。这么不给力那就算了。
党的群众路线是反游击战最有力的武器
好看
文字最后12点总结非常好。做游击战争的辞书看体验很好。
拼盘。案例极其丰富,因为只从游击/反游击角度分析,因此每个案例都是简要叙述。看多了自己大概也能总结出来一些东西。当然最后面书里也总结了12条。缺点是过于零散且比较浅薄,阅读体验很一般。 城市确乎是大规模起义的葬身之地。古今中外的零碎游击战争之间区别可以非常大,无论是规模、战术还是成果。毛、胡志明、卡斯特罗的成功都有很强的机遇因素在里面,往往是不可复制的,当然,毛对游击的认识很清晰,战略眼光和实际军事能力不是一般政治领导人能比的。利奥泰元帅、坦普勒将军和兰斯代尔是学习的榜样。实际上只靠游击真的是成不了大事的,更多还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对抗。
科普性质,读完对游击战争形成一定概念。 梳理了公元前至2010年彼得雷乌斯调离阿富汗的大大小小的游击战与反游击战并总结了十二条规律。全书引例均围绕这十二条进行说明但未深入。不了解各时代历史和各方背景的情况下也不妨碍理解。 但并非平叛或游击战的“指导思想”或“作业指导书”。
关于战争的记忆往往都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痕迹的经典战役,是国与国之间摆开阵势,国家机器多方运转的高烈度、强对抗、拼资源的事情。无论国内国外、古代、近现代,我们都能随口说出诸如长平大战、希波战争、滑铁卢战役、马恩河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战役等等。但很少也极少有人注意到自战争出现以来,低烈度、小规模、有限度的游击战一直伴随左右,一直是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或缺且重要甚至可能决定战争走向的存在。正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如果不是人民战争把日本拖进了泥潭,战争的走向真的要另说。后来的越南对法、对美的反殖民斗争皆是如此。 本书的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副从古至今游击战的宏大画作,内容丰富详实且很容易引发思考,有对战争的思考也有对时事的思考,除了书太厚,捧着读太重以外,几乎找不到缺点!立荐!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