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与运行研究的封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与运行研究

蒋力蕴

出版时间

2017-05-01

ISBN

978750978988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不同时期国内外存在的主要边缘地区开发模式为坐标,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作者认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人文条件、国家的内外环境、中国治理新疆的历史路径,决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为了完成任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形成了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内部结构、运转方式和人员组成,发展出世界上的开发边缘地区的模式——嵌入-生长模式。 蒋力蕴,湖南永州人,生于新疆富蕴县,1983-199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就读,1990年至1995年在新疆大学政治系任教,1995年至1998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现从事反恐怖研究工作。
目录
序言
自序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设计和方法
第二节 对兵团研究的文献回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前提是放在国内出版的大环境下。资料扎实,逻辑清晰,文字简洁,对于想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超出预期的精彩
往来南北疆的火车上读的,火车一路上驶过石河子、奎屯、阿拉尔这些书中提及的兵团城市,窗外是成片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田,也算是体会了一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太祖箴言。 具体到此书,只能算是本当代史著作,书中主要的调查访谈都集中于9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那个中央转移支付乏力同时农业剪刀差尚存的年代,内忧外患放大了兵团的一些制度缺陷。而书籍出版之日距作者成书之时已有20年,这20年间兵团众多制度有了不少大变动,作者却几乎只字未有添补,实在是对不起本书的书名。
开篇先阐述古今中外的屯垦移民历史。 基本矛盾是历来屯垦和和平时期农业生产的矛盾:复杂的管理监督成本.VS.小农生产方式,老龄化提前,边陲被内地虹吸人才资金,军事化下指令性加工环节对屯丁的盘剥,经济严重落后于地方,边境农场的贫困化,新流入的民工素质较低etc. 这还是基于上世纪的材料写的书,一代人过去,应该又发生了巨大变化。 理论和材料组合有点生硬,看在领域特殊份上,多给一颗星
访谈很老,但问题仍然存在,或者说,在向着某种更为极端的方向演进。去年这个时候读的,今年马一下。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