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历史精神的封面

中国历史精神

钱穆

出版时间

2012-02-01

ISBN

9787510812378

评分

★★★★★
书籍介绍

钱穆编著的《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讲述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更巷,波谲云诡,常令治史者望洋兴叹,有无从下手之憾,而初读史者,亦每苦于重点之难以把握,以故望而却步。钱先生以其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在《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中分别讲述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玫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等七大块内容,让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从而认清此一代中国人所背负之历史使命及应当努力之方向。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钱穆真的是洗地大师,他懂不懂中国我没法评论,他对西方哲学、文学、历史、宗教都一窍不通。看到好几处气死我的地方。
此书是钱穆在台湾讲座的讲稿,内容不外乎强调民族历史文化,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观点不免陈旧,但也有可观之处。
看完第一章差点开始质疑钱穆先生的水平,了解成书原由一下子就理解了,军队讲演嘛...
读多了历史评论伤脑 还是该多读大部头史实
钱穆先生说:“中国诗人很多,而屈原、陶渊明、杜甫,最受后人崇拜。这不仅是崇拜其作品,尤所崇拜的则在作家自身的人格和个性。若如莎士比亚生在中国,则犹如施耐庵、曹雪芹,除其文学所表现在外的以外,不能和屈原、陶渊明、杜甫相比。”窃以为此说虽是钱老为了佐证中国文学精神是“内倾”的,但过于绝对,颇值得商榷。
文化自信
读不懂
没有读得很透,囫囵吞枣
整体是厚中薄西的基本态度,部分观点不敢苟同,但部分观点深以为然。
什么是史学精神?中国历史最悠久,内容最广博,时间跨度五千多年,地域最广、人口数量最多,历史材料最丰富。研究历史先要知道历史、了解历史材料,通过解决问题获得历史知识,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标准,理性客观公正的评述历史。这就是史学精神的含义。 学史不是为了学习历史,而是为了到历史上寻找和借鉴解决现在问题的经验。以史为鉴并非简单的照搬或是拿来主义,也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断章取义。历史即人生,是人生全部经验的“总记录”和“总检讨”。“民族”“文化”“历史”三个名词同一实质,研究中国历史,其实是研究中华民族、研究中国文化。“鉴古知今”“究往穷来”,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这对于当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具有意义。 《孟子》书中有一句话:“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