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冷战的起源的封面

冷战的起源

沈志华

出版时间

2012-12-31

ISBN

9787510815010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收录了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斯大林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前:制约中共,阻挠中苏接近、中苏条约签订前:挑拨离间,阻止中苏结盟、朝鲜战争爆发前:“全面遏制”战略的出台、朝鲜战争爆发后: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亚洲革命领导权的转移等内容。

目录
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
一、共产国际的解散势在必行
二、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双重考虑
三、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共产国际
四、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同时开了几本冷战史,其中大多数都把斯大林描写成战争狂或疯子,或两者皆是。沈志华这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沈认为,斯大林虽然从未掩饰他的帝俄梦,但他在战后初期的对外政策首先是寻求大国合作甚至结盟以保障自己在雅尔塔体系下的既得利益。然而,苏联与西方之间意识形态与战略目标的根本冲突,导致两方在相互误读中最终走向冷战。在欧洲,莫斯科建立安全缓冲带的尝试(尤其在伊朗危机中)引起了西方的反弹;在亚洲,国共内战成为美苏全面冷战的奠基石。这其中的很多走向,比如其「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都是斯大林预料不及的。总体来说,史料翔实论述清晰,美中不足是本书并非完整论著,而是一本论文集,前后几篇中有不少重复的内容,但影响不大。
太扎实了,附录的解密档案也很有意思
有三分之一为史料。斯大林真是个牛人,特别是对外谋略方面,蒋毛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而且对比为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后二人更是远远不及,实用主义民族利己主义至少对本国有极大的益处,不至为他人做嫁衣。从冷战的起源看,美国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斯大林战后初期的构想是想与西方维持和平,以捍卫雅尔塔体制所获得的利益,不管是解散共产国际,还是逼迫各国共产党放弃武装参与联合政府,包括南斯拉夫的冲突,当然沈老师也提到苏联在土耳其及伊朗的扩张行为也加强了反苏联盟,多少是自作自受。关于共产国际与共产党情报局的区别,苏联确实放弃了世界革命的目标,其后的所有行为均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考量,二战对于苏联经济的破坏及美国的强大力量,应该是斯大林政策转变的要因。东北问题及中苏关系演变,不得不佩服老大哥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及灵活应变能力。
沈志华老师力作。 由十多篇发表在各类杂志上的论文组成,并附相关会议会谈记录,从共产国际解散开始,到联合政府,集团对抗,共产党情报局,苏南冲突,大清洗,苏中协议,谋利远东,支持老蒋,支持老毛,支持老金,朝鲜战争,对日协议,顾此失彼,一地鸡毛,恃强凌弱,指鹿为马……突然找到老毛习性的又一个源头了…… 也明白了,斯大林既不是老蒋的后台,也不是老毛的老金的。只是个狂热的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自大。自负。懦弱。残暴。阴险。嗜血。嗜杀……这是冷战的一极。 冷战的起源,还得看另一极。 《凯南日记》?
后半部的斯大林与毛的关系章节好,沈志华承认在斯大林末期,远东革命的领导已转移到毛,实际也完成了世界共产革命的领导权继承,而前半部怀疑他思维出现偏差了,他说苏联解散共产国际不是骗局,是真放弃了世界革命,又说苏联提出联合政府模式的初衷是美好的,是要与西方保持友好同盟关系,他不知道解散共产国际等于放弃革命在一些事实面前很没说服力?比如让国府金融崩盘的通货膨胀是美国国务院中的苏联间谍怀特干的(《维诺那计划》),冷战后拉美的康米政党们被本国政府宣布为非法是因为斯大林要求他们宣誓效忠莫斯科(《苏联出现在拉丁美洲》)。另很多右派学者清楚地知道联合政府是一大骗局,像梁敬镦说清联合政府真正意义乃革命派联合各种势力,以消灭异己政权之谓(《史迪威事件》),国府、南越的元首就没像白左那样中计,沈志华这洗地是想干嘛?
论文集,很多内容其实产于十几年前并且大部分在沈教授的其他著作中有所体现,但是不能说看过后来的书就说前者失掉了意义,仍然是国内冷战最高水准的作品。
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苏联的国家利益,至于共产国际解散与否,不过是徒有其表。
对之前的著作的复述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