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封面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徐复观 著

出版时间

2014-04-01

ISBN

978751082552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全集之一种,系作者思考传统儒家对于当代社会之意义的文章合集。主要以孔子、王阳明、朱熹以及《中庸》、性善说等传统儒家思想、著作及学说为基点,对儒家传统进行深入分析,并致力于运用传统儒家精神启示现代社会。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

(展开全部)

目录
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
为生民立命
日本德川时代之儒学与明治维新
儒家在修己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
国史中人君尊严问题的商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火力全开,里面很多骂人的话,骂鲁迅骂毛主席,挺有趣的老头
常常觉得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真正是一种“无所不可”的状态:没有敬畏、没有性格、没有历史,惶惶不可终日而无所谓来处与归途。政治上只有最贫瘠的自由,精神上却有最泛滥空洞的自由。推翻了天,贬抑了纲常伦理,走出了家庭,废除了摆在明面上的帝制,但仅此而已了,废墟之上什么也没有,因此那种24字大杂烩也能披个皮称王称圣。在这种现实中,对极权的反抗也无非出一种抽象的自由,扒开来看一片虚无。“润”文化的背后无非是二十一世纪的娜拉出走,五四没解决的问题仍然残留:出走之后,又于何处着落?徐复观主张儒家精神能结出现代民主自由科学的果,但其通篇所述儒家伦理根于孝悌、一切人伦关系本于家庭而后延展。可今日已不是五十年代,我们对家庭伦理的愤恨远大于认同。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何以还能说儒家精神是最适于中国人民族性格呢?
推荐第一篇,开宗明义,十分全面阐释徐复观思想。修己与治人,孟子政治思想,古代人文精神孔子德治思想几篇获益匪浅
没有学问的人只配写个短评。此书的内容正是它的书名,所选文章都是报纸刊物上发表的,故有三个特点:1、火力全开;2、内容广泛;3、一次只力图讨论清楚一个问题。文章都是处于当时论战的最前沿,可以看出那时学者思想的多样。本书论战时往往可以看出很多精微之论,且大都落到实际层面上议论,形而上的意味不浓厚。限于篇幅,许多观点是引而未发,适合启发后学。每一篇文章都记有年代,看到最后一篇,先生就要去世了,实在是于心不忍。 但本书的编辑校对有不少失误。
《修己与治人》似乎没能和《孔子德治思想》对话,十分遗憾。对自由民主之理解颇精到,对马克思之理解颇扯淡。
时有激愤之情溢出文字,他对儒家有温情有自信。
第一二篇是精彩的,特别是讲修己安人两系统分立转出民主政治,某种意义上复兴了古典的思路。然后面的文章护教气未免重了些,有几处不免强辩。例如与宾四先生的商榷和对方东美先生的批判其实可以再讨论。有些地方流露出对西方哲学的漠然,常说些流转的大话头,而未能更深刻地了解希腊与希伯来文明,故错漏亦有几许。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