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锌皮娃娃兵的封面

锌皮娃娃兵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时间

2014-07-31

ISBN

9787510830839

评分

★★★★★

标签

文学

目录
【前 言】
我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 002
我已置身于真正的战场上 005
我们彼此太贴近了,任何人都休想逃避 012
【第一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语言很简练,一字一字扎着疼。太残酷了。看到一半简直有点反胃了。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他采访的人,没有一个不美化自己的,毕竟谁能面对这种量级的真实呢。但她把那些都删了,只剩下最简单的残酷,血、腐肉、肠子,一个人怎么突然炸成半桶血渣子水了;一个人怎么追着自己的脑浆跑上半里地;摸摸头还在,低头却找不着腿了。——这才是战争,肮脏、低等、没有意义,人在战争里只能低于人。战争中大部分人禽兽不如。
诺贝尔奖没人了吗
诺奖揭晓当晚订的书,第二天送到。作者采用“讲话体”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娃娃兵和家人的记忆和感受,手法很独特,也令人深思。
即使满嘴是血,仍要开口说话。事实需要雄辩。
「我们的社会相当残酷,过去我没有注意到。」前半截触目惊心,读到一半看不下去了:都是在一个口述的层次上记录,再往下读读什么呢?关于脑浆、蛆虫和杀人的更刺激残忍的细节吗?译者后记对「真实」的辨析写得好。
不忍卒读
又是考验人的一本书,太痛苦了,很难看下去
此刻又把这本书翻出来,无数的“自愿”“欺骗”“悔恨”“,那些“错误”究竟为什么还要一犯再犯?谁为这些不再完整的人买单?谁要一边“为国争光”一边被叫作“杀人犯”?
好久没读纪实文学了。很多读者质疑这个作品的文学性,质疑作者拿诺贝尔奖的合理性,可是文学性是什么?真善美?好词好句?如果文学承载不了对现实真诚的反思,除了美没有实质的功能,都21世纪了,要它何用?
“活者授予勋章,死者编成传说,这样对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