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乡村的封面

中国乡村

萧公权

出版时间

2018-01-31

ISBN

978751085751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 乡村地区的行政划分
第一章 村、集市和乡镇 / 3
控制的问题 / 3
中国乡村的形态 / 10
村庄的物质面貌 / 1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曾经一个星期读了三遍(几乎就是没有睡觉)。萧公权先生在美国的导师是梯利,不解释。
总结与余论里关于party的言论居然没被删……
近古史比拼的就是搜集资料的能力。 书的重点始终围绕清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返炕模式,这无疑是抓住了历史的核心。 最后一章总结表明作者研究历史的现实指向,他的人生轨迹无疑是对历史研究的回应。
一部关于帝制中国的权力如何渗入乡村的名作,其思路和观点因诸多后起之作的出现而有所冲淡,但它所确立的框架,对专制制度的洞见,以及对专制因素的历史连续性的敏锐意识,依然令人惊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界限分明,但利益背道而驰,韩非的这个观点道出了帝制中国的强大与虚弱的共同根源。专制制度的终极目标是权力的延续,它最根本的统治思路就是控制,在必要时宁可忍受行政的低效和臣民变得柔顺、消极,从而失去积极行动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保甲制(治安)、里甲制(赋役)和乡约(思想控制),是清王朝倚仗的最主要的三种控制乡村的方式,但统治体系的不完整还是留下了“行政真空”,给人一种乡村“自治”的错觉。“农民起义”是萧公权力图瓦解的另一个历史神话。但凡有所成就的“起义”,士绅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在二十世纪,共产党取代了士绅的位置。
萧公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学家,其学术功底深厚,在费孝通诸人之上。通过此书,他有力驳斥了自韦伯发端的乡村自治说,分析了政府与乡村之间的博弈。通读下来,只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凉。专制体制真是毒素,我越发坚定信仰密尔的《论自由》中的论述了。
考证详实。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确实是立国之本。
本书有点像看好莱坞大片,600多页,前500多页一直各种铺垫,最后一百页高潮迭起各种酷炫屌炸天动作镜头切换。另,李敖口头禅说骂人是王八蛋不算啥,证明一个人是王八蛋才是本事,基于此,本书又被查禁🈲风险。
看了三分之一和结论,对普通读者来说有点难读。不打分了。
巨细靡遗。一声叹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在不就是越发展,农村就越贫穷落后,苦的还是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