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夏日踟躇的封面

夏日踟躇

李渝

出版时间

2021-03-01

ISBN

9787510893001

评分

★★★★★
书籍介绍
十三则短篇,底色为苦难,浮现的却是河与黄昏。李渝笔下的暮色降落,是骚动将至的预告;江水流转,是历史与记忆的即将重现。种种血泪伤痛,她用艺术史学者的目光,化喧哗为萧索,呈现出清淡悠远的画面。 串联起无数幅画面的,则是李渝以小说家身份提出的“多重渡引”技巧。视角延长,时空切换,故事辗转而来;那些历经苦难的脸孔亦随之变换,是军官、间谍,也是画师、歌唱家,并在纷乱流离中,寻求救赎的可能。 李渝(1944—2014),生于重庆。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博士。曾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驻校作家、台湾大学“白先勇文学讲座”客座教授。1983年获“时报文学奖”甄选小说首奖,2014年获“金鼎奖”图书类出版奖文学图书奖并入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类。著有小说集《温州街的故事》《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贤明时代》《九重葛与美少年》、长篇小说《金丝猿的故事》、小说与艺术评论《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行动中的艺术家》《拾花入梦记》、画家评传《任伯年》,并有译作《现代画是什么?》《中国绘画史》。
目录
序论 无岸之河的渡引者——李渝的小说美学
号手
无岸之河
踟躇之谷
寻找新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寻新娘,寻阁楼的画,踟蹰谷寻画笔不能及意之处,寻旧照里度厄垂怜微笑的玄江菩萨。身在时间里迷离浮沉,人们带着无法掌握的各自引线,如李渝的“多重引渡观点”,一段引渡着一段,再遁入时空无岸之河的倥偬苍远中去。半生或一生故事,似《寻找新娘》二写里干涸壁上的颜料,“手还没碰到,画面就窸窸落下一层粉,是颜料也是灰尘。”那是时间的灰迷蒙落下吧,渡引着人生着色与留白处,颜料已成灰尘,灰尘也成为颜色的一部分。作者是高居翰的学生,于审美抒情,婉转节制高妙,风度平和雍容。
每天睡前聽書,淚眼婆娑
堆砌词藻,内容空洞。。真受不了。。
相比于被翻译文学浸染的当代文学,用零碎锋利的短句切开时空与微妙的感受,不必说尽说圆,犹如书法中的飞白。
氛围非常好,有黄昏和河水的气息,多重渡引的层次感也好,日常场景被赋予让人共情的奇情,浓抹的相宜。
“多重渡引”的手法很巧妙 也导致有些篇目看不太懂 但多半都很喜欢如《号手》《踟躇之谷》《江行初雪》《夜琴》《菩提树》
微积分式写作。时间是一条长河,意识是其中无限可分的点。
古典美的婉转温柔。
给图书馆推荐购买的书,在遥遥一年后终于拿到实体书读完。记忆里温州街的故事,刻意淡化的故事情节,到真是应了李渝那句,无非“文字游戏”。
看完全文再看王德威的序为好(王的序说了太多,但很到位),多重渡引,鬼魅(uncanny)的气质对照的是李自身精神的多次危机和溃败的自我记录,抑郁和狂躁过程中的不知何处而来的对话,艰难的断句,对细节的无比强调,黄昏和雾的意象…等等;李表达的是是一种时代的创痛之下惊恐于失去自我(随时消失的个体)的无法言说的恐怖(但李是个斯文又心淡的人,导致了她的文字美丽,但单薄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