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话的封面

中国话

郑子宁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510895746

评分

★★★★★
目录
最初的华夏农民
稻农的出现
从东非到太平洋——种稻者的扩张
环绕青藏高原的稻谷
回到华南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不太明白了解一个字在十几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读音对我来说有啥帮助。如果能试读,我肯定不会买这本书
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日常生活背后的文化史。我想作者在本书中主要的发挥点还是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壮侗语系,其他语系包括国内某些发达地区的方言等等则居次要地位,主次还是很不同的。在饮食方面,一向不太爱借词的汉语可是毫无抵抗能力。来自法语的café(咖啡)、满语的sacima(萨其马)、泰语的ต้มยำกุ้ง(tom yam kung/冬阴功)、日语的すし(寿司)、意大利语的latte(拿铁)、维吾尔语的nang(馕)都是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心头所爱。如果更有点冒险精神的话,缅甸语的hpaluda(泡鲁达)、印尼语的satay(沙茶)、俄语的хлеб(列巴)、英语的scone(司康)、傣语的撒撇(钓雪按:恕我不打缅甸语和傣语了)可能也会出现在你的餐桌上。雪再按:学习外国文学的道路上不慎入了语言强迫阶段
很好的语言学,或者说是语言人类学科普。 正如基因是生物学领域的“考古材料”,是每个生命体自带的史书,语言也是每个文化体自带的史书。 和生物基因疤痕式积累不同,语言进化留下的疤痕很容易灭失,需要用关联的其他语言的疤痕来还原现场。整个证据锁链的追踪体系浩若烟海,令人叹为观止。 由衷感谢在这个领域奋斗的专家,他们抢救性的研究为今人徐徐吹散了厚重的历史迷雾,还原出我们从何而来的波澜壮阔又让人唏嘘不已的历史画卷。 某种程度上,语言人类学是很多地方性领域文史研究的照妖镜,期待科学的光明能驱散更多迷雾。
一如既往,沒有任何參考書目。也不知道他説的根據是啥,錯了對了,無從驗證。
还是要跟作者之前的《东言西语》(我购买的早期版本还叫《南腔北调》)比较一下,这本书的视角更大了,从汉语的现象入手,辗转外域,沟通古今,把好多语言和文明都沟通了起来,也确实非常厉害了!由于多少对于上古汉语音韵感兴趣,所以里面牵扯到的古代汉语读音还算是能够理解(虽然对于郑张和白-沙的拟音还是了解太少) 作为外行人,有几个感慨: 1.我虽然喜欢比较语言学,但是对印欧语言的熟悉程度居然超过了母语和汉藏语系,有点惭愧 2.汉藏语的好多小语言是真的复杂呀[捂脸] 3.所以终于知道了勐海的“勐”是啥子意思
从佛典语言窜到汉语,从动物地名日常用语的确看出汉藏语系的流传分布。
读起来还是有点门槛儿的~ 还让我有点读者忘着的意思🤣
对里面一些语言的标音读不出来,如果有语音就更好了,那可以体验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演化、借鉴等。
很棒的一本书!内容翔实考据也非常靠谱,从语音到历史的演变,真的非常有意思!
以为是冷知识大全去的,结果发现是本音韵学专著。但是作者功力了得,文字画面感极强,流畅如纪录片旁白,非常适合改编上电视。虽然知识艰深,但是很多结论异常有趣,关键在于作者抽丝剥茧的写法让阅读带着悬念,原本艰深的知识也显得亲切起来,期待有声版,应该更加带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