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劫掠丝绸之路的封面

劫掠丝绸之路

[英] 彼得·霍普柯克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510896378

评分

★★★★★
书籍介绍
持续半个世纪的劫掠,让精绝国、楼兰古城、敦煌藏经洞惊现于世,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踏上丝绸之路,留下满目疮痍与百年纷争! 本书讲述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奥里尔·斯坦因、德国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法国的保罗·伯希和、美国的兰登·华尔纳、日本的大谷光瑞和橘瑞超等人,从丝绸之路上失落的城市遗迹中成吨地卷走各种壁画、写本、经卷、雕塑等。他们劫掠中国珍贵的文物,展开激烈的西域古物国际争夺战。作者汇集了这些冒险家劫掠者的历史故事,探寻他们行动的动机。 彼得·霍普柯克(Peter Hopkirk,1930—2014),英国知名作家,曾任独立电视新闻(ITN)记者,随后在《泰晤士报》工作了近二十年,足迹遍布中亚、南亚、东亚各国,著有《大博弈》《新大博弈》等畅销作品。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失落之城
第三章 古本大战
第四章 斯文·赫定:探路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将近40年前的一本书,重新译注出版,修订不少错讹之处。全书最可贵的一点,是对“丝绸之路文物,与其留在中国被愚民破坏,不如偷到外国好好保护”谬论的驳斥。当今文物跨国、跨文化的分布,内在是无可否认的殖民劫掠。
还行,四十年前英国记者写的老作品。 另外希望编辑们能走点心,开卷地图赫然就看到两个地方标注为撒马尔罕(其中一个应为喀布尔)。
很有趣的选题,1983年知名著作的重译再版,文笔流利。译者是原来人大党史专业毕业的师妹。本书叙述主题正是丝路上的文物流失。作者并没有将斯坦肉、伯希和等人视为浪裡主义的效維,而是站在情感的立场上,同时基于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的角度,批平了这些半是学者、半是劫匪的〝考古英雄”。这些“丝绷之路上的洋鬼子”之所以能參屡展得手,一方面由于当时的中国还铁三历史和文物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力衰微,内乱频仍,无暇他顾。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大量的文物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展示。许多文物一旦脱离了它原有的环境,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文物流失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今,我国已经具
披着“学术研究”的强盗行为,无论如何辩证地看,都无法掩盖他们造成文物流失的事实。
每每此类写西方或日本劫掠中国文物的书都会有人恍似理性客观地问若文物留在中国会怎样怎样,简直可笑,不错,你看到的是现在留在西方博物馆里藏得好好的文物,仿佛它们被懂得的人珍惜以待,然而,当年的实情是为了抢劫这些文物,他们毁掉了更多更多更多更多的文物,是只有这么一丁点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了,而且他们还长期把持了考古等领域的话语权,比如敦煌学,懂吗?为什么作为受害者要为强盗找理由,太可笑了!!!
简略点说 就是世纪之交有哪几个外国人跑到新疆去 以考古为名义把大批文物搞回了自己国家 俄国人虽然自己去新疆的时候没搞到什么东西 他们的藏品主要是之后从日本那 还有二战从德国又弄走的 但俄国人的不地道真的是体现在近代史的方方面面 赫定相比带走文物 其实更多的是探险 他本身是学地理的 他对罗布泊位置移动的猜想很厉害了 一门心思要多弄文物的要数斯坦因 他就是个专业的探宝人 后面英国政府不给他任何title 说是大英博物馆里也没有介绍他的任何内容 说明英国人多少是要脸的 知道他弄来的文物的手段并不光彩 不像德国人 冯·勒柯克弄了新疆那么多东西 完全像个英雄一样对待他 在要脸这件事上 德国人不如英国人 最后是伯希和 一个语言天才 也是这几个里面对文物价值可能最了解的 所以他挑走了敦煌藏经洞里的精品
这本书写的真的是很好,学术性和叙事性结合的很完美,保持真实性的同时并不无聊,把那段历史往事讲成了一段故事,读罢有种气韵悠长的感觉。
系统了解丝路文物的掠夺史,还纠正一个误区文物一旦脱离原本环境,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国家没有尊严的年代,更遑论文物。
斯坦因等是伟大的学者,但以刀耕火种的方式开展的原始且大量的考古勘探既开创了西域考古文化,也毁灭了西域考古文化,让后人无古可考。当然,这或许与他的初衷不符,经费既限制了他的考古深度,也破坏了更具广度的勘探环境。他们不是求财更非求名,但一腔热血历尽艰辛却实实在在为帝国掠夺做了先锋和枪杆,整个博物学的现代化赋予了文物历史价值,同时在原始积累时也不可避免地损坏这些价值,当地人的无知开掘固然也有所破坏,但破坏本身在不含有文物价值的认识下是自然而少量的,是符合历史脉络的进展,虽然在客观后来者的视角可能更大。当然,这一切都不是盗掘本身作为一个文明而野蛮的突然插入历史进程的行为脱罪的理由,也不是个人在无知、热忱下企图隐入时代背景开脱的辩词,西域学被他个人以一己之力建立起宏伟的蓝图,同时,破碎的无法再被修复。
因为选修了西藏学所以看了这本书,刚开始先看了好几章英文版,感觉文字优美流畅,尤其写赫定的那一章简直写的扣人心弦。但是买了中文译本反而感觉翻译后有些失色,翻译有些地方实在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