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杨宪益自传的封面

杨宪益自传

杨宪益

出版时间

2010-03-01

ISBN

9787511500328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传奇性,读来像是一本流浪汉小说(Picaresque Romance)。他出身豪富之家,尽管从小穿上只有王子才有资格穿的丝质黄马褂,但由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不但没有成为对社会无益的纨绔子弟,反倒是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他十九岁时留学英国,在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修古希腊、罗马文学。他关心祖国的命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办报纸,宣传抗日,并努力争取英国朋友对中围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他与同时在牛津大学学习的格蕾迪丝(她是在牛津攻读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第一人)相爱。1940年,两人一起回到遍地烽火、满目疮痍的中国,从此结成生死不渝的终身良缘。尽管他学识渊博,尤其对中外文化关系史有独到的见解,但是,热情、真挚、勇敢的性格决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位关在书斋、皓首穷经的纯学者。正如他晚年在自勉诗所说的:“每见是非当表态,偶...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读书和入学
第三章 在学校
第四章 出国
第五章 美国见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约可算是一部简略的中国现代史。
传奇
看的是雷音写的杨宪益传,国内无法出版。某些评论与分析是公开出版物所不能写的。可惜文笔平平
这种流水账实在没什么可读性。
译者后记提到,杨老对译文高度肯定,但只有一点不满,就是删去了原著最后三章。译者只得如实相告,他译出全文,一字未删;后来还把未刊译文托杨老的亲属转交,但亲属怕“不愉快的往事影响健康”而没有转交。后来的版本,连这个后记都容不下。在图书馆又看到杨老的舅侄女的回忆录,对此也只字未提,反倒以晒党国大佬送的花圈照片为荣。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总的来说,特别喜欢杨老的生活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遇而安。没有那么多豪言壮志和心灵鸡汤,读着特别舒服。
主体部分是杨宪益的回忆录,和《漏船载酒忆当年》一样,但这个版本多收录了几篇附录:就是杨发表在一些刊物上的零零碎碎的回忆或纪念他人的文章。读完了还是和当时读《漏船》时一个感受:杨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但绝非一个好的作家,文字未免也太流水账而琐屑无聊了点(写钱钟书那篇对比一下黄永玉写钱的那篇,这种感觉就越发明显)。用他在给董乐山文集写的序中的两个词最能形容他的书写了:拉拉杂杂,勉强塞责。这绝非是谦词。
最后关于杨老为何退党有删节,有机会要找港版珍藏。杨老一生真是什么政治运动都赶上了,敬佩他一生做人堂堂正正最后仍然无愧于心。自传不似翻译作品那样妙笔生花,语言简朴平淡,却可当一本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最好的民间资料范本。
人处于特定的历史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是紧密相连的。看杨宪益的一生,就像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他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文革时期的经历。
一句话总结此书——富二代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