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忽值山河改的封面

忽值山河改

陈言

出版时间

2015-12-31

ISBN

978751172832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1931至1945年间日本的侵华战争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强行接触为背景,围绕日本占领区内梅娘、柳龙光、袁犀等异文化中间人的行止与文本叙事模式,来揭示知识人在忠/奸、友/敌之间交叉穿梭而繁复多变的民族认同,质疑历来的将政治压制与抵抗模式对应并列的叙述模式;考察在没有预测到1945年是日本占领最后期限的环境中,中日双方知识人的活动所呈现出来的互动与纠结,来揭示战时两国文化的“交流”实态,着力辨析殖民现代性的复杂结构关系与特征,并借此寻找主体建构的可能性。本书主要从翻译、民族志和见证文学这三种类型来探讨见证叙事作为思想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功能,以拓延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向度与张力。

陈言,本名陈玲玲,江苏宿迁人。文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是殖民地文学、战争时期中日文学关系(1931-1945)、冲绳问题,兼及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著有《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合著),南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译有《冲绳札记》,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9、北京三联书店2010,《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记录•冲绳“集体自杀”审判》(主持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目录
序 我们怎样想象沦陷区——试论沦陷区文学的向度与张力
第一章 近代殖民语境与梅娘的家族传奇
第一节 家族与历史记忆
一 闯关东、跑崴子的父辈祖辈
二 出生:充满谬误的人生起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沦陷区文学研究,主要对象是梅娘。
还是无法完全客观理解为什么会心怀感激的翻译白兰之歌但又刻意弱化或删减敏感部分..
“生活在沦陷区就是一种原罪”
材料极有意思,看得出作者也很努力,但论证稍有疏脱(其实论证不看也行(对不起
对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了解很少。大致翻过。将满洲国和华北沦陷区的文学。最后一章略微提到战后的沦陷区作家的情况,也许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
对一手史料的极度浪费!后殖民叙事与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结合的臃肿产物!人家都九十多了,你们这帮土匪折磨了人家半辈子了,还不够吗?真不愧是社科院研究员写出来的书,连最基本的,学术上的中立性都无法保障,更不必说里面到处充斥的、那自以为是的“文学评论”了。
有些文字校对的小错误。 p1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p12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 p39“这是我吃到的最鲜最鲜的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