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万物的签名的封面

万物的签名

[意] 吉奥乔·阿甘本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511731203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阿甘本关于方法的回溯式反思

◆“神圣人”系列从“谱系学”回归“考古学”的转折之作

···

【内容简介】

对方法进行反思,对阿甘本来说意味着一种考古学意义上的警惕:它是一种执着的思想形式,它的途径是暴露、检视和阐明那依然晦暗、没有形成主题、甚至没有被说出的东西。因此,保持考古学意义上的警惕,也就是回归、甚至发明一种与一个“由相似和交感、类比和对应的密网支撑起来的世界”相协调的方法。阿甘本在这部简短却密实的著作中提及大量的作家和主题,这是为创造一门超越符号学或者说解释学而进行的探索的范例。

本书是阿甘本对三个有关方法的特殊问题的评论:范式的概念、签名的理论,以及历史和考古学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是阿甘本以跨历史的方式、从跨学科的视角仔细建构起来的。在文本中,阿甘本始终在致敬米歇尔·福柯,他重新思考并有效地利用福柯的方法,来重新表述他剔出的这些概念的逻辑。

···

【媒体推荐】

《万物的签名》是最高智识水准的结晶。

——康纳·奥迪尔《哲学评论》

·

阿甘本的感觉、叙述和思考都特别迷人。

——《政治评论》

···

【编辑推荐】

1、本书属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该译丛收录了巴迪欧、阿甘本、齐泽克等一批卓越的欧陆思想家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2、阿甘本是当今世界的顶级学者之一,其著述跨越政治哲学、法理学、神学、本体论、艺术、语言、美学、文学等学科领域,他的博学广识以及他对政治哲学的独特贡献,获得了包括拉克劳、奈格里、齐泽克等许多同代思想家的由衷敬佩。

3、阿甘本在这部简短却密实的著作中谈论包括马塞尔·莫斯、恩佐·梅兰德里、马克·布洛赫、乔治·杜梅齐尔等在内的大量作家和主题,本书代表了阿甘本思想轨迹的转折——与福柯相反,从“谱系学”回归“考古学”。

目录
总序
导读当下考古与时间魅像
序言
什么是范式?
签名的理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B+/ 比较难的一本,依然是有趣的(毕竟已经进入魔法世界了)。又回到了那种中间华丽的论证过程都看不太懂只有到结论部分有点点懂的状态(就是没懂)。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无法信任阿甘本的原因(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还是:为什么这种方法要在如此广泛的领域反复运用?一种似乎能够嵌入无限多知识领域的理论思维的实际效度到底何在?或许根由便在于阿甘本面对材料时的拣选法则,这种疑虑在姜宇辉不太像导言的导言中似乎也有所体现。
太难读了,智商虐待,感觉是阿甘本所有书里最难的。牛逼是真牛逼,阐释得举重若轻,福柯式范式和库恩式范式之差别在于,常规性标准被抛弃,取而代之是独一对象从所从属的陈述群组中特别摘出,以特殊指代特殊,从而使得该群组可理解——和第二篇的“签名”恰好相通,而范式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其亲缘关系能够逃避历史学家之注视的现象系列变得可以理解,所抵达的本源非线性时间起源,而是涌现的时刻——被传统遮盖的时刻,需要考古学才能使得其通达且在场,因而不仅仅取决于过去,以及海德格尔式的“将来”(哲学考古学)。签名理论同样极有启示,注意这是动词也是名词,“符号总是意指其意义,而圣事作为一个签名,签名的效果取决于签名者,或者无论如何取决于一个每每激活它并且使之有效的原理”,因而签名能够使得符号具有效力,将其与指涉之物联系
阿甘本译本,读尉光吉就完事了。
神學的對面站著阿甘本手持福柯的劍
万物的签名:论十二星座、黑魔法和象形补药中的圣物理论
姜宇辉的导读甚至比正篇的哲学考古学一章更加深刻,更能勾画出一个鲜活的思想,或者说,阿甘本描绘的福柯如黑格尔般死气沉沉(又一次,导读应该放到最后读)//哲学考古学一章俨然描绘出严重受到精神分析回溯性那一套撕扯,拖拽的福柯。不妨回忆一下《意识形态崇高客体》第二章回到未来、历史重复相关的论述(包括后面第四章,两次死亡及后续revo一节,那里恰好也谈到本雅明)。签名一章很有深度,只是前述的哲学考古学一章将这种深度压缩至过于浓郁的精神分析逻辑了//跟随endo的朗读完成
非常好,范式这个点来企图纠正解释学方法,非常妙的思路。 “签名”沟通起了解释学与符号学,乃“理解的语用学”与“识别的符意学”的深渊。
福柯的跟随者
只有对意义生发的限制与适恰的命名,才能为事物开放一个真正供它延展和使它去助益揭示某种自身内在和丰饶意义的空间,而范式也才得以建立。一个范本,或更恰当地说一个标本,一个持续发散着光芒的标本,暗示着无限次模仿制作的可能性,由特殊到特殊的连续源于对特殊本身的理解,否则只沦为散乱。 @2018-11-18 00:06:37 @2021-11-13 01:28:52
艰涩,姜宇辉写的导读对于理解第三篇而言有一定帮助,不过写得和正文一样难读,让本就十分难受的我边看差点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