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理论法学的迷雾
桑本谦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2-28
ISBN
9787511875495
评分
★★★★★
标签
政治
法律
用户评论
新视角,研究生期间要注重法经济学的学习
历时四个月读完了,惊叹于桑本谦老师华丽的文笔和思维的深邃,桑老师在第十章的观点输出使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封神了,或许是我仍然无法走出自己思维的的局限性,桑老师在那篇文章的一部分论述和我的立场具有高度一致性,甚至还体现了桑老师身为学者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我对其“格外喜欢”。本书的每一篇都值得我反复阅读学习,继续耕耘吧🥺
法经济学的视角,批判的到位,但显然没有能力建立。
经济分析的角度一出,独具一格。法理学和法社会学真是梦的开始。
相比开头几篇的犀利探析,后面几篇显得潦草了。前面的几章几乎每一篇都可以登一登好的法律刊物的水平。第十章不行,唉,男人谈女性权利确实有很强的性别困境和明显的男性认知,还是建议男性学者尽量少谈女性权益。
虽然是论文集,但是主线相当连贯,各篇之间相互对照,共同对法教义学提出了有力的质疑,展现了社会科学的介入对解决法律疑难问题的帮助。其实我觉得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之间的张力并不像学者们所描述的那么大。教义学者一定程度上肯定在偷偷运用社会科学,否则实体法的演进无从谈起;而社科法学也必须尊重法教义学,认识到在非疑难案件中严格遵守法条与法教义恰恰是由社会科学证实了的最优解。
总体来说,如果没有深厚的法学素养,还是不要一上来就读此书,不然就被解构了,
前几章惊为天人,不过当整齐划一的经济学模式被频繁地适用于各种异质性法律问题时,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且不说对易延友事件与李昌奎案的讨论其实已经多少进入了作者反对的道德哲学领域,“钓鱼执法”一章还非常鲜明地凸显了研究进路不同所造成论证上的巨大隔阂(宪法与行政法领域近年来似乎更倾向于从行政行为的目标导向角度切入),且完全脱离社会道德维度的效益分析又如此让人“望而生畏”(个人认为“小悦悦事件”一章真有点“疲态尽显”了)。当然,自己并不是否认法律经济学这种经典的“成本收益”式分析范式,但一味地反对道德哲学对法律的加持,多少让人觉得有点“理性的可怕”,即便没到“可怕”那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至少谈不上“法律信仰”)。不过无论如何,这种学术上的“智力游戏”还是要比空洞的道德说教让人眼前一亮。
大家文笔还是不错的